“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在沪推广,就地化解群众身边“天大的事”

  “看在你的面子上,这事就算了。”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水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仇相琴常收到居民如此“买账”的表态。但她心情复杂,既感谢居民理解和信任,也免不了担忧:“面子账、人情账只是一时的,就怕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矛盾纠纷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也是群众身边“天大的事”。如今,在水电小区,仇相琴有了好帮手,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搭脉”,司法所司法调解员“说理”,律师事务所签约律师“坐班”,“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这里落地落实。“三所联动”机制融合法治思维和党的群众路线,是由公安派出所组织牵头、街道司法所协调推进、律师事务所专业支撑而形成的一种多元解纷格局,将法治资源汇聚到居委会,把情、理、法说通说透,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7月,“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市范围推广,目前已推动830余名人民调解员入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签约660余名律师参与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9%。仅虹口区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万余起,基层就地化解占比超98%,纠纷警情环比下降19.4%,信访量环比下降13.4%。“钉”在社区的法律资源,杜绝“撸撸平”水电小区已有40年房龄,常住人口4000余人,老龄化程度过半,矛盾纠纷很多。3年前,凉城新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方芳初来乍到,发现这里邻里之间多数矛盾都源起于繁琐小事,只是居民们“分毫都要据理力争”。究竟有哪些矛盾?仇相琴掰着手指一一列举:家庭内部矛盾、加装电梯遇阻、噪音扰民;在方芳眼里,有可能转化为治安问题的矛盾就是要扑灭的“火苗”;上海思济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健炯律师的版本:相邻权纠纷、婚姻和继承问题等。三种答案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工作视角。视角不同,处置重心各异,就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仇相琴至今记得,小区开展加梯工作之初,因自己对表决率与同意率两个概念的混淆,当场被居民呛了一句“回去翻翻《民法典》”。后来,一些楼栋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施工阶段,又有人坐在工地上阻挠施工,她只能好言相劝。“大半年过去了,只有2部电梯开动。”“老娘舅”说话不管用,因为大量矛盾纠纷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传统“和稀泥、撸撸平”的调解方式无法从根子上化解矛盾。同时,因为信息不畅、渠道不通,以往法律资源还是“离基层太远”,身处纠纷中的居民不知去哪找法、如何用法,加之诉讼成本高、时间长,矛盾久拖未决。“三所联动”机制进入水电居民区做试点,这让仇相琴眼前一亮:签约律师周健炯每周三下午“钉”在小区里,宛如行走的《民法典》科普指南,提供法律咨询,也帮助协调纠纷,回应合理诉求。如今29个楼栋全部完成意见征询,7个楼栋完成加梯,10个楼栋正施工,12个楼栋开展专家评审,将惠及居民1800余人。“行家里手”共商共治,完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在市公安局党委领导下,虹口分局牵头在水电小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区复制推广“三所联动”机制,198个居委会都形成了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签约律师“三位一体”工作结构,并在10个商圈、3家医院、4处工地、31所学校建立调解室,将法治资源、法律服务送到基层一线,群众有地说理、矛盾有地化解。警情数据方面,有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指标回落——重复警情环比下降20.4%。重复警情,指群众多次为同一事件反复拨打110报警。这一数据正是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是否闭环的重要指征之一。水电小区居民韦阿婆就曾是110的“老熟人”,因为和楼下邻居矛盾已久,楼上楼下经常互相报警。眼看态势愈演愈烈,“三所联动”机制启动。近期的矛盾冲突,起因是韦阿婆清晨浇花,泥水落在楼下邻居晾晒的衣被上。调解现场,韦阿婆很是激动,老人心里知道自己所为不妥,但碍于面子过不去。“不是赔几件衣服,而是要让双方握手言和。”大家各司其职,分析侵权责任、推荐购买接水花盆……情、理、法解释透彻,韦阿婆同意签署承诺书。作为社区民警,方芳给韦阿婆和邻居留了手机号码,不时上门探望,关注后续进展。结合近两年实践,主动排查、纠纷受理、分类评估、联合调处、动态跟踪的工作闭环逐渐完善。“三所”彼此之间牵头组织、协调推进与专业支撑的职能也更加明晰,合作更顺畅;同时,又引入教育、民政、住建等多部门,各领域行家里手共商共治,大大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建立“30天回访反馈制度”“一月一商”例会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管到底、有结果。解决纠纷的过程成为建立公信力的过程不光化解一时一地的矛盾,一些长期困扰群众的难点痛点和城市治理顽疾,也逐步通过“三所联动”机制得到改善与解决。譬如,凉城新村派出所近期成功清理了一批“僵尸车”,还总结出一份“挪车攻略”。中虹小区曾停放4辆“僵尸车”,占用公共停车资源,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居民都希望把这些车移走。然而由于对“僵尸车”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侵权引发纠纷。凉城街道将其纳入“一月一商”例会机制,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律师、交警、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从各自职能出发,寻找法律依据,理顺法律关系,确定合法处置方案。“三所联动”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由社区民警、签约律师以及调解员共同约谈车主。社区民警告知“僵尸车”危害,律师援引《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车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调解员就车主欠缴的停车费问题开展调解,达成一致后签订调解协议书,目前“僵尸车”已全部清理,顽疾得到根本解决。在虹口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栋庭看来,通过“三所联动”解决纠纷,就是建立公信力的过程,也是最生动的市民普法课,让良法善治深入人心。当下,“三所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开发具有“普法学习、法律咨询、预约调解、隐患收集”等功能的小程序,民警与律师做后台支撑,今年累计接受法律咨询963次、预约调解1621次,线上办、网上调的方式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全量导入110报警、12345热线等数据,以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三所联动”解决矛盾、处置问题的综合能力。作者:周辰编辑:范菁*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