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别样新生公开课,助力校园书香文化建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钱毅珺 凤文慧 只恒文)9月12日,在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作家王啸峰应邀以“阅读经典,重塑写作世界”为题,给该校新生上了一堂入学教育公开课。王啸峰王啸峰现为中国电力作协副主席、江苏省电力作协主席。他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虎嗅》,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串联起城市生活里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普通温暖的故事。生长于江南,以笔为刀,以城为人,王啸峰雕刻出了江南城市的气质与灵魂。“当下的城市视角,就是表现一种复杂性。正如量子力学创始人、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说,‘我们无法掌握的不是未来,也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人们的认知,普通人感到迷惘和恐惧,却又摆脱不了这种影响力。这就是创作的来源。”在公开课上,王啸峰结合经典阅读和自身的创作经历,与新生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江南和城市文学写作。“阅读国内外经典作品是青年打开文学大门的第一步”,王啸峰从文学溯源谈起——“小说”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要。他强调,“小说”这一称谓在先秦早已出现,唐代,文人开始自觉创作传奇小说,北宋至明末的短篇小说则以市民题材为主,宋、元、明时期的小说已经从市民的立场、观点来反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明末的“三言二拍”更是集中刻画了市民群体的生存百态,是传世经典之作。王啸峰说,“如乔治·马丁所言,‘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属于年轻人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阅读与写作,不仅能让我们发现广阔的风景、隐秘的内心,也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在王啸峰看来,当代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的场域多集中在城市。城市文学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产生强烈共鸣,也有深层次的启迪。他认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却并未催生出深刻的城市面相叙写,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城市文学的核心——现实主义笔调下的人性探微。因此,城市文学不能只写城市,更要发掘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虎嗅》中,王啸峰将观察城市的切入口锚定于原生市民、城市移民、外来务工者与城市自身。他笔下的普通城市人,兼具坚韧的生存希冀,以及妥协的宽容智慧。他殷切地希望每一位学子,在未来的四年感受生活,收获阅读带来的欣喜。公开课现场。“阅读是写作的基底”,王啸峰说,“写作《虎嗅》时,我聚焦于每一位隐匿姓名与性别的普通人,通过书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寓读者以诚挚的心灵慰藉,这需要多年的阅读积累与深刻洞察。”据悉,本次“阅读经典,重塑写作世界”入学教育公开课,为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特色阅读活动之一。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将定期开展“作家进校园”系列品牌活动,同时,学院会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图书馆资源、社团资源、新媒体资源等,探索发展多样化阅读模式,形成读书分享会、校园读书周等促进阅读的长效活动机制,持续助力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