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子兵”十年间相继来华互为校友,从留学生到培训生上海校园重现国际范

  

  9月中旬,正值大学生集中报到季,上海作为来华求学和访学的目的地重现“国际范”,各大高校出现久违的国际学生返校潮。其中如上海交通大学,一下子迎来全球93个不同国家的600余名来华留学生新生。仅在交大航空航天学院,这个月就将分3批迎来4个年级的50名俄罗斯本科生和研究生。

  空天学院俄罗斯学子报到

  为应对时隔近3年首次大批量国际新生入学,交大留学生服务中心等根据新生们的住宿分布,分别在闵行校区9号楼学生公寓、南洋北苑留学生公寓、徐汇校区桃李苑3个点位设置一站式注册报到的服务摊位。

  

  每个点位,均有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协助外国同学完成证书核验、保险购买、住宿预定、签证办理等一系列入学手续和相关事宜,同时也为海外学子发放新生大礼包,并提供校园导航、入学留影等贴心服务。妥善在沪安顿“新家”后,学校还将为来华留学生安排校园参观、入学教育和欢迎晚会等迎新活动,逐步熟悉并融入,增进理解和友谊,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在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校友联谊会13日正式设立。有意思的是,在2000多名相继来华的校友中,一对中亚“父子兵”在这10年之间彼此成了校友。父亲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首个培训班的成员,也是塔吉克斯坦内务部粟特州内务局局长纳夫朱沃诺夫·阿卜杜勒罗·尚比耶维奇;儿子纳夫朱沃诺夫·谢尔沃尼·阿卜杜勒罗耶维奇,则是在父亲来校培训后,又到上海政法学院留学,成为上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级本科生。

  纳夫朱沃诺夫父子同在上海

  这一次,父子二人一同重回“母校”。上政党委书记葛卫华喜称他们为真正的“上政父子兵”,成就了当天“中国-上合基地”国际高端人才培养论坛内外的一段佳话。作为上合组织国家校友联谊会的新任秘书长,父亲纳夫朱沃诺夫表示,“亲眼见证了中国-上合基地在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及其机构间合作关系方面起到的作用。”

  

  小纳夫朱沃诺夫则用中文说,“我很高兴见到所有的老朋友,并希望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他笑言学成几年归国后忘了一些汉语单词,“我必须为我的中文水平道歉,而重要的是,有对文化、对伟大的人民、对朋友的温暖而亲密的记忆,这是最重要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2013年的9月13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中方倡议,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经十年建设,这一“中国-上合基地”承担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班65期,培训学员2341人次,涉及71个国别。其中部级、局级高端班28期,多边研修班16期,培训语言包含俄语、英语、波斯语、蒙古语、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越南语等9种。

  

  不仅学习空天科技,也不仅培训司法人才,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学子同样具有极大磁性和引力。上海中医药大学2023级学生日前结束军训、正式开学,来自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国际学生芳芳与2500余名新生一起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她对不同文化的医疗实践和传统医学抱有浓厚兴趣,而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吸引着她来到上中医。

  芳芳发言(左)

  “中医药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它全面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深深地触动了我。中草药、针灸和各种神奇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都在激发我对这门传统医学的热情。”作为中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生,芳芳在中国中医院校持续探索东方智慧,也助力中医药在世界发扬光大。

  

  “这是一所有全世界最好的中医药博物馆、全中国排名靠前的附属医院、全行业顶尖的教学科研力量的高等学府,”校长季光带着全体新生认识了有“国际范”、“中国风”和“中医味”的中医大,希望新生走好成为“大医”的第一步,实现自己的初心梦想。

  本文作者:徐瑞哲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