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 扩大开放窗口效应持续显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
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 扩大开放窗口效应持续显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解放日报记者 胡幸阳今年3月,源健优科上海生产研发基地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片区开业。这是外高桥保税区被上海市确定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以来,首个开业的CGT(细胞与基因治疗)项目,将为国内CGT企业的“出海”提供方案。更多项目也正向外高桥聚拢,不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表示,外高桥能让创业者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集聚全球要素。这折射出上海自贸区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带来的多重制度创新和资源统筹优势——成立10年来,上海自贸区坚持把扩大开放与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多项试点激发市场活力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挂牌成立;2015年扩区后,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发区域和核心区域。2017年3月,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改革试点实施,全国第一张备案凭证由保税区域内企业获得。“非特”化妆品进口从5个月缩短到5天,外高桥保税区域成为全国化妆品主要进口集散地之一,2022年进口额达261亿元,比2021年增长20.5%,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额比重达17.5%。外高桥还率先实施海关税款保证保险试点、原产地信用签证制度、通关无纸化改革等,口岸通关无纸化率达98%,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等试点开展,去年生物医药研发收入比2021年增长12%。在外高桥港综保区内率先实现国际国内、期货现货“四个市场”全流通,成为国际铜期货品种的主要交割地,占上市以后市场交割量的51%;全国性大宗商品舱单注册登记中心落户保税区域。10年来,保税区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5%,累计完成86464.3亿元,是挂牌前22年累计完成数的2.1倍;实到外资年均增长17.3%,10年累计完成183.2亿美元,是挂牌前22年累计完成数的2.5倍,始终保持着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领头羊地位。衔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去年7月,“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正式揭牌,为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形成多品类大宗商品“上海价格”迈出坚实一步。根据生态集成区发展愿景,到2025年,计划初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贸易规模突破10000亿元,经济贡献超过20亿元。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同时建成有色金属国际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定价中心,贸易规模超过20000亿元。目前,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已有千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超6000亿元。世博地区的大宗商贸交易品类齐全,既有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等工业产品,也有金属矿物、能源、粮食等基础性大宗商品;贸易流、物流、资金流与技术流等国际贸易所需的“四流合一”也在这里实现融合发展。“十四五”以来,世博片区发挥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央地融合发展平台作用,形成跨市区、跨部门、跨区域、跨事权的问题解决机制,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原产地信用签证制度等金融创新和贸易便利化,为企业在海外布局工厂和生产线提供金融支持。在世博片区,宝武跨境金融平台首次实现全流程电子信用证跨境结算;力拓矿业走通“美元签约、人民币结算”路径,成为上海自贸区首例;路易达孚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功开展大豆期货交易套保试点,由工商银行总行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全国首单。适应开放型经济体制上海自贸区还率先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该制度已写入外商投资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上海自贸区在外资公募基金、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等60个开放领域落地了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已有63家机构直接接入分账核算系统,实现银、证、保全覆盖,累计开立14.4万个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超过2.8万亿元,FT账户体系向海南、广东、天津等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金”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不断增强,原油期货日均交易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三;打造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上线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离岸转手买卖收支金额约占全市的90%以上……扩大开放的窗口效应持续显现,金融开放创新持续深化,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平稳运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为目标,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形成适应经济更加开放要求的系统试点经验。来源:解放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