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做强四大副城医疗卫生资源,长江新区将新建两家三甲医院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费志清

  9月13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武汉市将进一步扩容提质,构建连续医疗服务新体系,深入推进市中心医院长江新区院区、市中医医院长江新区院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配齐做强四大副城医疗卫生资源,这意味着将有两家三甲医院落户长江新区。

  长江新区将新建两家三甲医院

  当天,武汉市卫健委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将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力争再通过3年努力,创建一批全国临床优势学科;攻坚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的产出;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市级和区级医院为支点的公立医院网络,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彰显,中部地区医疗服务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奠定坚实的卫生健康基础。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突出优质均衡,医疗资源扩容取得新突破。会上透露,将持续改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心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基础设施条件,深入推进市中心医院长江新区院区、市中医医院长江新区院区、市三医院未来城院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配齐做强四大副城医疗卫生资源。同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突能力,推进市、区属三级医院具备平急转换能力的比例达到100%。

  9月12日发布的《武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5年)》提到,支持社会资本在南湖、常青、徐东、后湖、杨春湖等人口较密集、医疗资源较薄弱的地区和长江新区、武汉新城、新城区举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鼓励部、省属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为进一步扩容提质,构建连续医疗服务新体系,武汉市鼓励部、省属医院通过“揭榜挂帅、择优选拔”方式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质子中心和省人民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建设。

  同时,遴选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市属公立医院建设心血管、呼吸、骨科、老年医学等专业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8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为更好满足医患需求,进一步做精做专,武汉市将按照“一院一特色”和“强专科大综合”总体发展思路,落实国家、省、市三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专科诊疗中心扶持政策,形成具备区域竞争力的专科集群。推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心医院等综合医院在皮肤、心血管、中医药等领域诊疗能力、慢病防控能力、临床研究以及转化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辐射带动区域内整体医学水平提升,推动武汉儿童医院、市金银潭医院等专科医院重点建设儿科、传染病科等,在各专业领域跻身全国前列。

  每个行政区均有三级公立医院

  会上介绍,武汉区属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升级,目前,每个行政区均拥有三级公立医院。江岸区市八医院后湖院区已建成投用,江汉区市红会医院扩建项目有序推进,硚口区汉江湾医院引入同济医院运营管理,汉阳区市五医院完成扩建,武昌区七医院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青山区第九医院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洪山区先后引进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心医院布局杨春湖、白沙洲等片区。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武汉累计推进建设125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成4家平急结合医院,新改扩建16家疾控中心,完成63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和20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完成34家定点医疗机构感染病房标准化建设,设置可转换隔离救治病床1.6万张,114个急救站全部投入使用。

  未来,武汉市将大力发挥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服务龙头带动作用,研究制定医院“数字化发展指数”标准体系,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