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院士,24名国家级人才齐聚西南科技大学高端学术论坛

  9月10日至12日,由西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城人才活动•核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在绵阳举行。4位院士,24名长江学者、杰青、优青/青长等国家级人才,以及来自核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核行业龙头企业的2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科技精英骨干齐聚会场,共同交流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探讨核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高质量建设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赵宪庚、邓建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蒙大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材料化学处副处长康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庆峰,绵阳市副市长刘海昌,以及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董发勤、副校长苏伟洲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上,蒙大桥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核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坚持科学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坚持自立自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秉承发扬“两弹一星”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核科技一线孜孜以求,勇攀科技高峰。

  

  李庆峰在致辞中强调,核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军事战略科技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要谨遵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指示精神,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和产业体系完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刘海昌在致辞中指出,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国家使命,以及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重任。多年来,以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核科学技术研发单位,协同创新推进了核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效。

  

  苏伟洲在致辞中对西南科技大学核科学技术学科建设及成果等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学校在核学科建设上构建了“以核为核,一体两翼、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实现了核科学领域工作的原始创新、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未来,学校也将站在更高起点大力推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本次核科学与技术交流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落实,是一次荟萃尖端人才的高水平学术盛会。大会汇聚了国内核领域研究头部高校、科研院所的精彩报告80余项,包括18个大会特邀报告,33个分会场邀请报告,28个青年学者报告,28张海报。自五湖四海远道而来的核科学领域高端人才,以“核科技”为桥梁,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借助本次研讨大会交流学术思想、碰撞思维火花,共同推进我国核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发展。

  

  在大会邀请报告环节,与会院士专家聚焦核学科前沿理念,国家级人才就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分离、锕系元素化学实验及理论研究等主题在大会报告上进行了精彩分享。院士专家云集,围绕核学科前沿理念和现实问题交流真知灼见,学术氛围浓厚,进一步激发了核科技青年学者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邓建军院士以“大剂量微焦点花瓣加速器CT系统”为题,展示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花瓣加速器。邓院士表示,基于该加速器的闪疗应用,对提升癌症治疗效果、降低放疗对人体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于俊崇院士对新时代“核能发电与核安全”进行了介绍,提出要以大力发展为主线,自主研发为重点,“出海”博浪为方向,在安全与高效之间走硬“核”发展之路。

  

  赵宪庚院士从“核能与双碳”的角度解释了新时代核能与双碳的关系,明确了核能在促进双碳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核能综合利用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建议。

  

  随后,中核集团后处理首席科学家叶国安研究员以“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成就与发展”为题,分享了核燃料后处理的重要科技进展并展望了该方向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彭述明研究员,对我国当前医用同位素的需求、生产技术、放射性药物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展示了以“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产业园”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发展规划与布局。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董发勤教授以“高寒铀矿区二次资源富集与回收技术”主题,系统介绍了高寒铀矿区的环境修复路径和多资源回收新思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院长刘永研究员对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了系统介绍;兰州大学吴王锁教授分享了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进展;中核集团三废处理首席科学家张生栋全面展示了我国当前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关键技术;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苏学斌系统介绍了中国第三代最新铀矿采冶先进技术及工程应用。

  

  本次大会设置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医学”专场以及“核材料与核技术应用”三个专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全国多所高校、研究院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聚焦核化学、核医学、核材料等相关领域进行交流。专家学者们乐于分享,青年学者们学习朋辈经验、探讨学术思想,切实关注新时代背景下核学科的建设、核技术的创新,主动将个人的学术研究融入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中,在青春对谈、学术碰撞中展望中国核科学技术的新征程。

  交流会立足核科学、核技术的自立自强,以特邀院士、专家报告,分论坛报告,海报展示等形式,为核科技工作者交流搭建了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共享平台,分享学科前沿,鼓励学术创新,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新时代核力量。(吴娇 张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