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10年,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上海力量”

  ▲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最新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3)》显示,上海连续4年位列全球第三。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因港而生、向港而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贡献了一系列“硬指标”,也不断提升“软实力”,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提升高能级航运服务业水平,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上海力量”。以国际船籍港建设为载体,集聚上下游产业世界范围内船舶国籍登记,采取严格登记和开放登记。随着中国商船船队规模不断扩大,出于便利考虑,大量性能较高船舶选择“方便旗”国家进行登记。建设“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平台,完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有利于吸引登记在境外的“方便旗”船回归,保障国家外贸运输安全。临港新片区创新“中国洋山港”籍船舶登记模式,将船舶登记由7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并试行船舶登记“一次办结、当场领证”,接轨国际航运中心一流标准。截至今年8月,上海在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共计47艘,数量居全国自贸区(港)首位。预计至今年年底,“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总数将超过50艘次。“建设‘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有利于集聚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经纪、海事服务、海员外派、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促进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处长林益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此为载体,新片区推出一系列首创制度创新,提升航运服务能级。2020年,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航运市场需求井喷,海员需求快速增长,新片区围绕海员这一群体实际需求,解决船员社保灵活缴纳等相关诉求,推动上海达飞船舶管理公司成为首家取得海员外派机构资质的外商独资企业,并在中国招募船员。相关政策落地后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卫狮船舶、Fleet等一批国际龙头企业落户临港。为彰显我国对外开放决心,协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新片区积极推动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试点,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2022年首单业务落地洋山港以来,推动马士基、达飞轮船、东方海外、太平船务4家船公司90余艘船舶获批开展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以功能平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新发展动能坐拥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集装箱枢纽港口洋山深水港,临港新片区探索实施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打造一系列功能平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新发展动能。去年8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为船舶管理、船舶物资、船舶贸易等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船供企业将船舶备件等船用物品出口到特保区,按照“入区视同出口”完成退税,由平台企业完成供船。建保税船供平台对上海意味着什么?根据中国船东协会统计,全球70%至80%船供物品原产自中国,其中约90%船供业务流失到新加坡、釜山等地。上海船东协会船舶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施国润表示:“上海自2016年开始就在推动发展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功能,受制于尚未建立船舶供应服务体系,大量业务外流。保税船供平台上线,有利于形成上海船舶供应结算中心,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林益松谈到:“保税船供平台是新片区促进国际、国内航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探索,将推动保税船舶物料供船,拓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保税LNG加注,提升航运服务能级。”为了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转化为贸易量,发挥洋山港枢纽门户功能,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随着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完成,“洋山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启动建设,新片区同步完善相关监管和服务功能、出台配套政策,将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集拼服务平台,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一站式”服务方案。引领绿色化数字化新趋势,提升国际航运定价权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的关键阶段。放眼全球,航运业同样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今年7月,临港新片区举办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云集重量级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以及绿色甲醇生产制备企业、碳排放交易平台、码头公司、船舶动力系统等经营主体。业内人士表示,面临脱碳和数字化挑战,全球航运业迫切需要转型。“举办此次大会既是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可行路径,也是为相关主体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林益松坦言,新片区开放创新的制度环境和产业集聚优势,有机会更好对接乃至引领国际规则制定。他透露,临港正在探索推出绿色甲醇等新型清洁燃料加注服务。对标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方面存在短板,一系列提升国际航运定价话语权的创新举措渐次铺开。去年,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创设“自定义非标准化舱位合同+舱位发布”交易模式,提供船公司舱位报价与买方需求报价,令船公司与中小货主“一键直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手舱位直售。面对国际航运剧烈的价格波动,今年8月,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盘交易,为航运服务业发展“保价护航”。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期现联动”也正在成为平抑航运市场波动、降低交易风险的探索方案之一。作者:周渊编辑:唐玮婕责任编辑:戎兵*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