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夺金热背后的冷思考:亚运轮滑的浙江机会
通讯员 王远超 摄
杭州亚运会最年轻的项目是什么?轮滑当仁不让。
它的年轻,原因有二:一是,“入亚”“入奥”时间短,2010年广州亚运会,轮滑登堂入室;2020年东京奥运会,滑板首次成为正式项目;
二是,因为选手都是年轻人。本届杭州亚运会上,各国滑手都以“00后”甚至“10后”为主,其中菲律宾女子滑板选手阿莱加多年仅9岁。
年轻,所以意味着无数的可能性——出乎赛前预料,中国的小将们掀起夺金热:相较于上届雅加达亚运会仅拿一枚铜牌的成绩单,这次中国在滑板比赛的4枚金牌中,一举夺下3枚;另一边的轮滑,10月4日, 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赛,张颢与朱思怡夺冠。
13岁的崔宸曦夺得女子滑板街式项目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 记者 倪雁强 摄
有网友热评,“中国轮滑崛起”“00后挑起大梁”;也有网友保持着清醒,无论男子和女子滑板,中国选手的世界排名较为靠后,想要剑指巴黎难度较大。
亚运只是一扇窗口,跳出比赛本身,或许,我们从文化、产业等更多维度,能更加丰满地看到中国轮滑的现实段位以及亚运带来的浙江机会。
究竟谁在玩轮滑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轮滑,包括滑板和轮滑两个子项。
其中轮滑项目,是从旱冰、溜冰延伸而来,19世纪传入中国,主要在一些沿海城市流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才有正式比赛。
而滑板进入中国更晚,普遍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初。
47岁的田军,有着30多年板龄 受访者供图
47岁的田军,是中国的第一代滑手,至今依然活跃在滑板圈,有着30多年板龄。本届杭州亚运会,他担任碗式比赛裁判员,是国际滑板裁判委员会唯一的中国籍委员,也是东京奥运会滑板项目唯一的亚洲裁判。
“在我16岁时,看了一部《危险之至》的电影,影片里帅气的滑板动作打动了我。”田军笑着说,和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滑板在于表达自己的个性,“不像跑步,看谁快就行了。”
在田军眼里,滑板文化代表着对冒险精神的追求,强调年轻人的自我表达,那就是不拘一格和敢于破界。
“滑板,不止是运动项目,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融入技术、造型、服饰、音乐等元素,赋予其更潮流的属性。”田军笑着说,哪怕成了一名滑手OG(元老),每天出门前,他也常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穿什么衣服和滑板更搭。
张振海在比赛中 记者 王夷 摄
相较于滑板的不羁,轮滑仿佛“内敛”许多。22岁的张振海有着15年滑龄,在杭州亚运会男子速度轮滑10000米积分淘汰赛中,他拿到银牌。
“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才玩轮滑,它不但要有胆量和技术,身体素质和力量,也是基本功。”张振海说,风驰电掣的滑行,听着风从耳边掠过的声音,他很享受这种快乐和自信。
但无论如何,同属极限运动,滑板和轮滑有很多相似处。“都要克服恐惧,都会经常摔倒,在摔倒中变得成熟坚韧,勇往直前、敢于尝试,这是这项运动的真正魅力。”张振海说。
谁在玩轮滑?它并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更重要的是心向年轻的态度。在杭州,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横河溜冰场”,承载无数老杭州人青春记忆,中国速度轮滑从这里起步,曾先后承办过八届全国性轮滑大赛。
55岁的吴智勤玩了一辈子轮滑,如今是这里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如果不下雨,这里周末和寒暑假全是来学轮滑的孩子,有的家长也会来试试。”
在“杭州西湖中老年轮滑队”微信群,已有100多人,平均年龄“70岁+”,他们是“轮滑顽童”,更是“追风少年”。
离轮滑强国有多远
伴随滑板入奥,轮滑成为多个综合性国际和洲际赛事的比赛项目,为中国轮滑项目“起飞”带来新机遇。
“从世界看,中国、哥伦比亚、韩国等在轮滑竞技水平保持着传统优势,中国的自由式轮滑、花式绕桩等子项目还处于领先;滑板因为系统化发展较晚,和美国、巴西、日本等国还有差距。”中国轮滑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话很实在。
浙江正积极推进轮滑培训进校园
轮滑拉开身位优势,得益于较早普及,从赛事、培训、评选等全方位推广。2012年,我国取“溜溜”的谐音“六六”,定下每年6月6日为中国轮滑日;从2014年起,全国逐年开展“轮滑神州”校园行,培育轮滑运动示范学校超100所。
“轮滑里的双排轮滑球、轮滑阻拦等新兴项目,还缺乏专业的场地设施,缺少系统培训和规范赛事,我们也在改变。”中国轮滑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再看滑板,和强国相比,最大的差距是生态。在不少滑手看来,滑板大众化程度有待提高,国外是几乎年轻人都会的项目,国内还处于推广普及阶段——
其一,是标准化场地。最新数据披露,中国已建成标准化滑板场地和滑板公园152个;而日本公共滑板公园数量达到243家,由于玩的人多,很多公园不得不在周末单双号限制入园人数;
其二,是社会接受度。“一些父母认为滑板容易磕碰,是一项比较危险的运动,会反对孩子玩这个项目。”田军告诉记者,“伴随更多‘80后’‘90后’家长走上社会,这个现象也在好转。”
15岁陈烨在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项目中夺冠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近两年,我国增加了600多万滑板人群,参与者年龄多在8岁至12岁之间。
破题,还在顶层设计上。2022年4月,教育部将滑板项目列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在各地推行滑板进校园活动。
其三,是职业化通道。各省刚建立滑板队,运动员的职业化通道亟待完善。
“滑板是新兴项目,前期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和省市共建备战,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更多介入,通过几方合作,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中国轮滑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中国滑板真正跟国际接轨,还需一段时间的追赶。
相较于滑板,轮滑的职业化通道很顺畅。29岁的蓝王恒,是杭州亚运会中国轮滑队教练,远动员时期,他曾多次获得自由式轮滑世锦赛冠军。
“轮滑运动员退役可以当教练,可以做俱乐部推广,也可以开培训点,还能运作轮滑赛事。”蓝王恒说。
特别是,北京申办冬奥会后,中国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让“轮转冰”成为可能,涌现出郭丹、安凯等知名运动员。蓝王恒说,“夏天参加轮滑比赛,冬季参加速滑比赛,很多运动员从轮滑走进冰雪世界。”
伴随短板正在补强,业内人士纷纷期待,经历2024年巴黎奥运会练兵,等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轮滑很有希望厚积薄发。
丽水积极打造全项目轮滑锦标赛
轮滑带来的“浙江机遇”
火爆出圈的杭州亚运会,让世界目光汇聚杭州,也带热了中国的赛事经济。
如果将全国的轮滑画成一张地图,浙江是当仁不让的“红色区域”。据统计,中国全年轮滑赛事超万场,轮滑产业规模每年超百亿元,形成以服务培训为基础,以竞赛表演为引领,以器材制销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从发展格局来看,先有北戴河、苏州、海宁在前,后有南京、丽水等地迎头赶上,浙江轮滑处于第一梯队。数据显示,浙江在册300多家轮滑俱乐部,注册运动员4000多名。
“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力量办的。”在浙江省轮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乾伟看来,浙江轮滑走在前列,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创新,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和很多地方不同,浙江社会力量正发挥较强效能,轮滑产业有很强的市场活力。”王乾伟说,从浙江省轮滑协会的成员构成就能看出,成员由体育地产、轮滑制造商、轮滑俱乐部、体育院校等构成。
浙江的轮滑大生态,还孕育出细分的小生态,相互错位且协同——
在海宁,瞄准速度轮滑,打造亚洲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轮滑室内场馆,走出1个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和30多个全国冠军。2008年以来,海宁共举办12场国际赛事和16场国家赛事,国际速度轮滑公开赛等赛事闻名世界,吸引参赛超30万人次。
海宁打造国际速度轮滑公开赛金名片
在丽水,发力自由式轮滑,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全项目轮滑锦标赛。今年的轮滑锦标赛,吸引全国15000多人参与,产生经济收入超6000万元。从赛事出发,丽水还构建自由式轮滑产业闭环,包括装备营销、体育教培、场馆运维等。
在永康,深耕轮滑制造,轮滑装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将近七成。在永康市金辉工贸有限公司,旗下自主品牌“小状元”,是杭州亚运会官方轮滑休闲运动产品供应商。“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近50个国家,7成以上线上销售。”董事长周旭辉说,“北京冬奥会后,公司销售增长超30%,杭州亚运会带来品牌升级,期待更大的收获。”
……
而现在,亚运放大了轮滑生态的衍生效应。
哆可梦开展轮滑培训瞬间
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寻找“1+1>2”叠加效益。和海宁接壤的钱塘(新)区,是杭州亚运会轮滑比赛举办地。如今,轮滑培训,成为钱塘发力的新领域。哆可梦体育文化负责人胡斌在钱塘创业,他已在杭州经营7家轮滑培训门店,每年学轮滑的小朋友超2000人。“营收逐年稳健增长,业务正从钱塘走向省内外。”
这样的合作,甚至已经跳出了行业本身,成为区域发展的风向标。今年6月,钱塘(新)区和海宁签订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在产业协同上加强联动,在记者看来,以轮滑为代表的赛事经济,或许,可成为双方发力的重点。
钱塘轮滑中心
王乾伟觉得,杭州亚运会带给浙江轮滑的更大机遇,不在一城一地,更重要在于让更多青少年和家长意识到,轮滑不只是玩玩而已,“它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让浙江轮滑滑进校园、滑进单位、滑进社区,滑出更大精彩。”
跳跃、翻腾……酷炫刺激的轮滑动作,恰如浙江的轮滑产业,正迎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乘势而起,向着更大的世界舞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