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撬动系统性变革的学校实践

  项目化学习作为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一种重要力量。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18年涉足项目化学习,其基本模式已被教师熟识。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也遭遇了一些瓶颈。

  我们在反思,课改的初期是需要一个基本模式的,为了旗帜鲜明地表明主张,让大家尽快“入模”,这是“战略需要”。但如果把“战略需要”当成“战术需要”,那就会限制课改应有的灵动性,因此在“入模”的同时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出模”的应对策略。项目化学习的逻辑起点是“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实践学习”,逻辑终点是撬动学校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变革。学校要从实践的丰富性系统思考项目化学习的迭代发展,以系统且有逻辑的框架回应实践。

  适应性迭代:课堂学教方式的变式设计

  项目化学习可以反哺学科课程高质量、创造性实施,是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种突破。项目化学习的适应性迭代是简化版的项目化学习,是微项目,关键在于撬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必然关系到课堂学教行为的改进和备课新范式的形成。

  课堂学教行为的改进。如何基于课程标准,依托教材,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以项目化学习设计更为深度的课堂学习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挑战。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来解读,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是学生入学的第一个识字单元,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归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统观整个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分别从三才、五行、人像、万物、对韵带领学生走进汉字世界。从汉字构形文化来看,本单元的大概念为“象形字的构字规律”,那么怎么把汉字文化转化为项目任务?我们以“制作汉字连环画”项目为线索带领学生了解、探究、运用象形字。

  一是项目启动:想不想有这样一本汉字连环画?我们就来认认做做汉字连环画。

  二是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感知汉字文化魅力。《三才——天地人》,结合图画,认识“天地人”,拓展天圆地方。叠加画面,认识“你我他”,拓展男、女。《五行——金木水火土》,结合图画,找生活中的五行。叠加画面,拓展五行间的关系。结合五行,学习数字一二三四五,拓展学习数字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了解象形字。《人像——口耳目》,人像一,认识口耳目手足,了解象形字。叠加人像二,不同姿势以及姿势礼仪;探究象形字。《万物——日月水火》。图文对照,学习整体象形、局部象形的字。看图说话,综合运用;运用象形规律识字。《对韵——对韵歌》。字的对韵、黑白图画的对韵、彩色图画的对韵、对联中的对韵。拓展《笠翁对韵》。

  三是成果展示:整理、拓展象形字。给象形字创编故事。画一画汉字连环画。

  这样,“认认做做汉字连环画”的项目任务指向大概念,支持学生经历知识建构、创造价值的过程,从而体会学科思想方式。

  同样,统编语文教材的六个集中识字单元,从纵向关联,就是一条汉字构形文化的线索: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会意字的构形规律、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的内在意义联系、汉字的演变。基于大概念,则可以设置“制作汉字连环画”“识字收纳袋”“玩转汉字游戏”“未来能量棒”“做一本旅游地图手册”“制作中国名片”等系列微项目,从而撬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变革。

  备课新范式的形成。将项目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新样态,关键在于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行为改变的实质,继而形成备课新范式。因此,我们提出“聚焦学生学习品质,探寻学生成长的机制”,一个个学科和一个个学段调研、梳理、论证,聚焦教研主题。

  比如,低段语文,素养导向大语境识字探索;中段语文,基于真实任务的读写一体化学习设计;高段语文,大任务视野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数学,基于元概念的教材二次开发;科学,以项目学习统整四大领域的科学实验;美术,基于空间改造的项目化学习;信息技术,数据赋能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教师先参考资料和备课模板,自主设计、合作研讨,在此基础上评奖孵化,请专家再论证、修改,然后嵌入教研活动。

  可以看出,项目化学习已真正进入核心课程,是未来课堂教学变革的另一种突破。

  延展性迭代:课内外项目的融合设计

  如果说适应性迭代是课堂内的整体性学习,那么延展性迭代的课内外项目融合设计就是学科内的整体学习,基于学科思维,深度运用学科思维实践,从育人视角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价值在于将课堂学习延展开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经历设计过程。主要有两条设计线索:

  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推动思考的工具是具体问题。源于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寻找学科支撑是课内外项目融合设计的重要线索。

  一次,五年级学生在课间游戏时吵架了,因为发现游戏规则不公平。数学教师敏锐地捕捉,将《可能性》单元进行转化:

  项目任务:“我是公平游戏设计师”。

  项目目标:在“公平性”的大议题下,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搜集、整理有关概率的游戏,通过实验、分析、判断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验证游戏的公平性,体会可能性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继而学会跨情境思考问题、感悟公平规则。

  驱动性问题:怎样设计规则公平的游戏?

  项目实施:1.入项:玩转“轮盘赌”,发现游戏里面暗藏玄机。2.找找哪些游戏存在不公平的“痛点”,收集并交流游戏公平或不公平的理由,分析公平性如何体现?(可能性的大小决定了游戏的公平性)3.改编公平游戏,围绕“公平性”问题展评,“你的游戏真的公平吗”“只为利他而对自己不公平的游戏算是公平吗”?学生在一次次追问“公平是什么”中,从不同角度领悟公平的内涵。4.制作游戏道具和说明书。设计制作、试玩、反思、迭代、展示。

  产品成果:游戏规则和公平游戏道具。再次丰富“公平”的体验。“规则与道具相一致,不能在道具上动手脚,制定规则的人非常重要,要敬畏规则”“规则不是用来管我们的,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按照规则来,让大家都生活得更舒服”。

  项目评价:(略)。

  由此,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学生按照一系列任务支架持续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探索”,探求认知学习和社会性成长的结合。

  通过应用实践促进知识的深入。以高阶的实践应用包裹低阶的知识技能学习,学生围绕任务展开探究,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并转化为可迁移的能力,是课内外项目化融合设计的另一条线索。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了一组阅读材料: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字体演变、形声字的造字、书法等汉字艺术、 汉字规范表达的文件。综合性学习显然不是学习这些零散、不连贯的知识,我们做了这样的项目设计:

  项目任务:校园年度汉字推荐会。

  项目目标:通过“2022校园年度汉字”的推荐、遴选、表达,体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的汉字文化以及多样化表达的中华文化,产生文化自信。借汉字的言简意赅,概括和浓缩一年的校园生活。

  驱动性问题:又是一年总结时,这一年学校发生了很多事,取得了很多成绩,用一个字来凝练,你会推荐哪一个字作为“2022校园年度汉字”。为什么?你又会如何表达?

  项目实施:1.入项:了解“年度汉字”(一年里最具代表性的汉字)。2.推荐“2022校园年度汉字”,并说明推荐理由。通过海选,推荐出10个“校园年度汉字”。3.探究汉字的有趣表达。汉字的表达历史(汉字造字及字体演变历史);汉字含蓄的表达(谐音、字谜,补充汉字游戏);汉字艺术化的表达(书法、篆刻等,补充书法的情感表达);补充汉字的创造性表达。4.表达“校园年度汉字”。查询资料,深入了解选择的汉字,通过特定的表达形式生动诠释其内涵。

  成果展示:综合投票,选出“2022校园年度汉字”为“绿”。学生用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生动诠释“绿”的含义:“绿,书帛也。”绿色也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蕴含着勃勃生机。2022年,我们为小鸟安家,绿了枝头,暖了鸟窝。学校的2022年不仅沐浴春光,回顾过往,也从未停止默默传承,“四大节”、校园赛事述说着我们继往开来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身影承载着校园寄予的期望。“绿”是希望,是美好,是生机,愿你我如“绿树”,根深方能叶茂。

  项目评价:(略)。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课内课外项目相互关联,体现了教师对目标的深刻把握,对项目功能的准确把握,是项目化学习迭代发展的重要样态,也是当下课改的风向标。

  综合性迭代: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设计

  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设计就是试图突破学科边界,学生将自主探索与社会互动相结合,既经历应用学习和探索学习,又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经历深度学习,充分体现综合学习的思想。

  跨学科单项目的设计。跨学科单项目学习不是一种学习方式,包含了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化学习,促进学生将学到的多学科零碎知识转变为探究世界的综合力量,形成学习和生活的一致性和整体性理解。以《我是校园绿化设计师》为例:

  项目目标:通过调查等探究活动,认识校园植物,发现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对环境的作用,分析目前校园绿化的合理性,计算改进费用,利用一定的美术技巧绘制校园绿化设计绘本,提出改进建议,提升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等领导力。

  细分项目任务(见下表):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交际等学科互相沟通,形成关联,强调学习与真实生活、自然环境、社会实践相联系,学习活动所呈现的丰富性,是跨学科项目学习的应有形态。

  项目群的综合设计。跨学科单项目的特点是量多面广,但却是分散、孤立的。怎样建构关联性、延续性的项目群,需要从学校的顶层进行策划,将一组项目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单项目的整体优化与协调获得集群效益,形成系统成果。

  可以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特定年级固定的经典项目,比如前面提到的“校园年度汉字”就是学校五年级的传统项目,在历时性视角上形成项目群;二是相同项目主题不同视角,比如“有趣·有爱”项目周中,“我是校园绿化设计师”“我爱北极熊”“物联网:为碳中和注入数智能量”等项目分别从植物景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角度聚焦“碳中和”主题,我们就从共时性视角形成《“碳中和”校园行动》项目群;三是纵横结合,即不同年级相同的项目主题,但在能力上表现为螺旋上升,比如“课间游戏设计”项目群,一年级《玩转“字谜”》侧重汉字文化,二年级《课间游戏设计师》侧重安全、有趣,四年级《我是公平游戏设计师》侧重公平性。

  适应性迭代、延展性迭代、综合性迭代,从课堂学教方式变革的微项目到学科内整体学习的学科项目,再到跨学科整体学习的项目群,继而探求认知学习与社会性成长的结合,在学习方式、学科整体学习以及跨学科学习上,我们都做了有益的突破,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7日第6版

  作者:林乐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