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硬核”成果彰显高校创新策源能力

  9月19日~23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工博会共吸引了87所国内外高校参展,上海高校和国内其他省市高校81所,其中“双一流”高校45所,参展高校数量创历史新高。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有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体现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科技成果,展品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带上专用脑电帽,观看刺激界面,专注于自己想要输入的字符,拼写器就能将采集到的脑电振荡频率与每个候选字符的闪烁频率进行匹配,然后直接识别输出字符。华东理工大学的参展项目“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拼写器系统”,旨在帮助失语症或瘫痪患者实现“自由脑控打字”,患者再也不用担心因无法说话或写字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据项目团队成员之一、华理信息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研二学生龙鑫介绍,该系统目前已与医院展开合作。此外,该系统也能通过设计不同的刺激界面,在脑控智能家居和脑控机械臂等应用方向进行开发,助用户提高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的参展项目“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国内首款应用于人体的聚乳酸冠脉可降解支架,具有优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据复旦大学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的邓峰老师介绍,这款可降解支架由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研发。“不同于以往术后支架残留体内的情况,Xinsorb 采用完全可降解聚乳酸作为支架基体材料,在血管完成重构后为机体吸收代谢,避免了金属支架永久残留体内带来的远期风险,解除了金属牢笼对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限制。”邓峰表示,Xinsorb 目前已在700 多家医院为 28000 多名患者成功植入,预计未来每年将会有超过15万例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获益。

  此外,不少高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助力强国建设;或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西北工业大学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瞄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工程需求,核心产品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飞机火箭超大超薄曲面精密加工难题,支撑国产大飞机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与量产。华东师范大学“基于低场磁共振的食用油快检系统”运用独创的二维弛豫指纹谱技术,可实现多种食用油类型区分,以及食用油掺假、掺伪的有效快速检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