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各地扎實做好秋收工作
金秋時節,豐收的畫卷在高原大地徐徐鋪展。金黃的青稞穗,“伙同”大棚裡的青瓜紅椒,奏響雪域秋收的大合唱。
跟著自治區農牧技術包保小組,記者走進日喀則市江孜縣紫金鄉努堆村,青稞田裡,收割機轟鳴著往來穿梭。“在技術人員的幫扶下,今年村裡2800畝的青稞種子田,每畝產量至少可以達到800斤,一斤按3.2元算,預計能賺700余萬元。”努堆村村民堅參信心滿滿地說道。
截至9月14日,全區已收割糧食面積131.69萬畝,佔糧食播種面積的45.49%,其中青稞95.14萬畝。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專家預測,今年全區糧食產量將會達到108萬噸以上。
今年,我區加強科技下鄉技術包保工作,緊盯農牧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整合各級優勢科技力量,把成熟適用技術送到田間牧場、生產一線,助力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建設高標准農田、推廣良種,及時發放種子、化肥、農藥、有機肥以及各項惠民補貼,在硬要求和軟措施上齊發力,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圍繞“穩糧、興牧、強特色”,我區因地制宜梳理了30余項農牧業種植技術,迅速選派204名技術專家,帶動市地436名和縣鄉3614名技術人員,累計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和農牧民3.9萬余人次,發放技術手冊和各類書籍3000余冊,有力保障了上半年農牧業生產。
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的加快推進和春耕、秋收托管模式的推廣,既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又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一舉兩得。近日,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鄉農民達娃家的10畝青稞歸倉,他說:“今年種植的青稞‘藏青320’品種,更加適合機收,耕、種、收環節全都實現了機械化,每畝產量增加了近50斤。今年能收入青稞8000斤左右,加上我們一家人的季節性務工收入7萬多元,預估今年能有淨收入12萬元左右。”達娃向記者細數著。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今年,我區推廣“喜瑪拉22號”“藏青2000”“藏青3000”等青稞良種209.8萬畝,青稞良種覆蓋率將達到93%。
糧食豐收,良田是保障。2023年以來,續建2022年高標准農田14.71萬畝,累計完成2022年高標准農田72.71萬畝﹔2023年度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涉及6市42個縣(市、區),新建任務21萬畝,改造提升39萬畝。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今年,我區採取“一卡(折)通”及時將補貼資金發放到農民手中。目前,已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7507萬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575萬元。並在本級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累計安排資金3.15億元全力支持糧食生產,用於發放有機肥採購專項補貼良種補貼、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區還積極盤活閑置蔬菜設施,大力提升蔬菜穩產保供能力,對閑置大棚進行維修改造。今年我區安排資金3027萬元對老舊大棚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蔬菜產能,目前全區已完成1640.3畝閑置大棚恢復利用工作。
走進林芝市巴宜區通麥村蔬菜基地大棚內,綠油油的黃瓜、辣椒、苦瓜與紅彤彤的西紅柿迎來了豐收季,“現在,農業技術人員對復播農作物田間管理進行跟蹤指導,相信下一季也定能實現增產增收。”基地負責人魏可兵說。
豐收,是千百年來農民最大的期盼。高原大地上,喜獲豐收的人們,盤算著新的耕耘﹔希望的田野上,勤勞的人們將繼續播下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