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朝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9月28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昨天,展望未来。他强调,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担当作为,奋力接续前行。
招待会上,约800名中外人士欢聚一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4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阐明了今后工作要怎么干等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郝栋:习近平总书记在招待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一方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历史的一个回顾,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具体分析,指明了在未来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该怎么持之以恒地推进伟大实践。这篇讲话一方面坚定了信心,另一方面也指明了方向,为下一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7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对一个建立在遍地废墟、满目疮痍基础上的共和国来说,经过了74年,我们还年轻,但是在这74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干成了许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取得了很多令子孙后代都值得骄傲的成就,也留下了很多让中华民族永远可以铭记的瞬间,在世界舞台上交出了一份令全球惊艳的中国答卷。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总书记常常讲到这些话。历史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个启示其中之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能够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从经济到民生,从政治到国际关系,各个方面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这一切都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展现出强大韧性。同时,我国在有序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成绩也都可圈可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郝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今年面对一系列不确定性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来统筹很多关系。比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比如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比如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的活力;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在进行系统性构建和系统性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历史性成绩,才能在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正在努力推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而经济的恢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V形反转过程,会遇到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形势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出台了一揽子维护经济稳定运行的政策举措,对稳定社会预期、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挑战。那么,下一步工作要怎么干呢?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提出要求。针对经济发展,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着力加大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我们要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使经济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当前经济工作要把落实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战略举措,与克服经济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挑战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锻造去应对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要瞄准民生改善,通过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提升,去提升面向群众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郝栋:要进一步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要从过去的要素型对外开放向制度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和开放的力度,真正使资源要素流动起来,能够构建起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只有构建起这样的发展格局,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效能,使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从着力扩大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兜底帮扶,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要求。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总书记讲话中特别强调当前要把民生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去回想,这恰恰就是74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共和国的初心。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每一点努力,最后都要落到怎么改善民生上面。我们要通过更多更有利的举措,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等等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大家要有充分的就业,在这块我们还是要下很大功夫去做的。还有像怎么能够实施新的乡村振兴计划?这个问题也是引起各个方面关注的。农村脱贫了,但是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个重大命题,还是要继续做好特困人口、特困人群的救助,还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保体系,从而使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靠的不是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郝栋:在今年我们进行了很多主场外交,元首外交,展现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更多地惠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发展更多惠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我们党一直是一个胸怀天下的政党,我们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虽然现在面临着一系列国际上的风险和挑战,但是坚定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国对世界,对人类所承担的责任不会改变。我们还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进一步推动中国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郝栋:回望过去,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之所以有信心能够夺取更大的荣光,最关键在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掌舵领航。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在过去74年的历程中,中国经济都不是一路平坦走过来的,我们是一路爬坡过坎过来的。在今后我们也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还需要去爬过一道道坡,越过一道道坎,但是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和全体人民团结拼搏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我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新中国成立74年来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明天的辉煌依然要靠实干和奋斗,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创造新的伟业。
编辑丨屠志娟 刘晓晨
摄像丨张玉虎 席鸣
剪辑丨邢永跃 赵云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