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32所学校办大集,学生劳动成果搬上展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逛农产品大集,品尝自制美食,体验种植活动……10月30日,门头沟区举办首届中小幼农业劳动学习成果大集,32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社区教育学院、教育基地的摊位亮相,学生们将劳动成果搬上展台。门头沟区军庄中心小学操场上,吆喝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当起展商,有模有样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这是刚采摘的山楂,我们为山楂树培土、浇水、修枝,每天观察、记录它们的变化,最终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大峪第二小学和大台中心小学教育联盟的“山楂生长记”展台前,几名学生一边招揽顾客,一边展示制作山楂糕。其他学校也带来了石榴、柿子、地瓜等师生亲手种植的农产品。逛大集的师生们人手一沓“代金券”,不仅能现场品尝石榴汁、柿子饼等美食,还能参与科研展示、农具体验、以物换物等活动,交流分享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和学习成果。“五谷园”里,一场冬小麦种植体验活动展开,学生们拿起铲子挖沟,均匀撒种,再用手轻轻覆上一层土。“不仅是种冬小麦,我们还要借助冬小麦展开课题研究。”军庄中心小学学生宗韵哲说,在种冬小麦之前,大家查阅文献学习了冬小麦的特性和适应性,在科研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了研究影响冬小麦生长丰产因素、比较不同品种冬小麦种植情况、冬小麦不同播期对生长丰产的影响等研究方向,“这些有趣的课题,让我们也能体验当一次‘科研人员’,动手实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各校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沙龙,融入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师生共同演绎《是谁吃了我的大白菜》,展示了孩子们对白菜叶上的洞产生好奇心,因而展开探究的过程。军庄中心小学通过短剧《“麦”向科学》,讲述了学生们看到亲手种植的春小麦经历特大暴雨倒伏后,成立研究小组研究春小麦科学种植技术的心路历程。琉璃渠中小学劳动艺术教育基地邀请非遗传承人走上舞台,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将非遗技艺“拓印”引入劳动教学,让学生们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技艺。大峪中学则组织学生带来了“玉米新矮秆突变体的矮源潜质和突变位点定位的研究”的科研汇报。聚焦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契合点,门头沟区将特有的乡土资源作为天然教学素材,鼓励师生迈出教材半步、迈出课堂半步。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说,本学期印发了《门头沟区中小幼创新型农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希望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功能,将农事劳动与德育教育、文化课教育、艺术课教育深度融合,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体验农事劳动教育过程中,进行美的熏陶、价值观的教育、劳动习惯的培养,“我们鼓励学校以小课题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劳动创新型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