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立足区域发展 以奋进之笔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国家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
思政育人建设结硕果
学院将抓好党建和党员思想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依托宜春市翟雄辉新能源汽车技术大师工作室平台,创新?“党建+工作室+学生”“党建+工作室+产业”“党建+工作室+教师”等模式,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双高”创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科研项目等,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学院党总支以“工匠精神,技能出彩”党建品牌为抓手,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党员“动”起来,党支部“活”起来。
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
2016-2022年教师指导
学生参赛获奖汇总表
02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
教育教学改革亮点纷呈
2008年5月,宜春凭借巨大资源优势,瞄准锂电汽车这一全球方兴未艾的新能源产业,提出了建设“亚洲锂都”的战略目标。彼时的机电系响应城市发展定位,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新能源应用技术(锂电方向)专业。近年来,宜春市抓住“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先后引入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化生产,涵盖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国际性头部企业落户宜春,已基本形成了锂电新能源完整产业链条。学院主动作为,精准对接宜春地方支柱产业,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调控机制,推动产业链、岗位链与专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锂电新能源专业群。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锂电材料方向)专业是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和省级特色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3年行动计划项目,其教学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1.2亿元建成宜春市公共实训基地,成为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十年来,学院为区域内锂电企业输送了2000多名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学生留宜率达到70%,为江特电机、智慧新能源、合众汽车等区域企业稳定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
03
注重人才强校
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学院现有教师3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企业兼职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建成了一支具有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江西国轩挂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聘请全国质量奖评审员、“135”人才工程“专家型人才”、江西国轩高科董事长黄章喜教授为专业群行业负责人;引进江特银锂总工程师邓红云为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企业带头人;引进锂电材料胡杰博士为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校方带头人。党员教师中1人被评为省“巾帼标兵”、5名教师被省人社厅评为技工院校优秀教师。教学团队参与完成电池制造工国家标准制定1项、完成横向课题1项到账资金50万、获国家专利12项,2019年新能源专业群“小班制、模块化、闯关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省级教学成果奖
04
坚守特色办学理念
锂电品牌日益彰显
学院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2016年与泰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启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改革(2015-2018三年创新行动计划牵头学校);发起成立“宜春市汽车产业发展联合会”,开展汽车行业技能培训,汽车类专业获批省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连续4年获江西省流通行业产教融合先进单位;2021年7月,与国轩高科共建国轩产业学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标准,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编写《锂电化学》、《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3本校企双元新型活页式教材,填补了国家学历教育教材的空白。当年,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63人;2022年完成订单招生500人,首批顶岗实习学生100余人将到国轩实习;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120人。与宁德时代签订订单班1个,与合众汽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60人,现代学徒制培养16人。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共建数字锂电人才培养基地、共建课程资源库、VR实训基地。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学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锂电特色品牌彰显,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国轩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05
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作用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为契机,软硬件实力不断增强。近年,学院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和学校、企业资金投入建设新能源实训基地。基地总投资1.2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25000㎡,聚焦宜春市锂电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两大产业,采用共建、共享、共用模式,建设实训工位数1000个,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前提下,同时可满足26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考核,是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和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完成汽车维修类、高低压电工类和建筑类的技能培训2000余人;完成应届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800余人;完成到账培训资金120万元。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成就喜人。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将深度融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融入江西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昂扬姿态勇往直前,开拓奋进,不辱使命,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服务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不断书写职业教育的崭新篇章。
重要突破!
11月23日,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表示,16兆瓦机组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全球海上风电装备发展的最新标杆。
据悉,此次下线的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约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轮毂高度达146米,约相当于一座50层大楼的高度。在额定工况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根据多年平均发电量设计值,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能够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可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
图: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
党委宣传部 欧阳富萍
编辑:大学生通讯社??邱文涓 张露 ?陈文娜
责编:党委宣传部 潘睿琦?刘杰
审核:党委宣传部 马天娥 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