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余盆洛阳催花牡丹运往上海花卉基地

  起盆、精剪、包装、搬运,数十名工人紧张有序工作,盆养催花牡丹被放置到冷链车上……近日,位于老城区的洛阳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6000余盆催花牡丹被装车后运往千里之外的上海浦南花卉基地,预计明年元旦前上市。“此次发往上海的6000余盆催花牡丹均是花朵鲜艳、雍容华贵的‘洛阳红’,为我市今年首批外运的年宵牡丹。”老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佳说。催花牡丹历来以雍容华贵备受年宵花市场欢迎。作为我市牡丹最集中的种植和观赏区,老城区有着独特的牡丹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优势。土生土长的洛阳“90后”、洛阳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王琮琮,从小就受到父辈们栽植牡丹的影响。2009年,他瞄准上海等地的年宵花市场,销售催花牡丹。经过多年打拼,他在圈儿内小有成就,积累了不少优势资源。“离开家乡越久,对家的思念越浓,总想找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王琮琮说。2021年,他返回家乡,在洛浦街道徐村社区和井沟社区流转了200余亩荒山荒坡,建设洛阳最大的催花牡丹养殖基地和展示交易中心。“当年开工,当年投用,次年见效,后续建设稳步推进。”洛浦街道办主任刘磊介绍,催花盆养牡丹在去年年宵花市场上“战绩”亮眼,王琮琮也带领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创造了多个纪录,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整合研发、育苗、种植资源等种种优势的牡丹特色支柱产业加速形成。据悉,项目一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催花牡丹10万盆,年产值1800万元。未来,该项目将整合周边区域的牡丹研发、育苗、种植资源,通过与平台公司、所在社区等合资合作的方式发展研发、种植、养殖、体验等农文旅融合产业。王琮琮成功的背后有汗水与泪水,更离不开牡丹专利技术的支持。早年间,他依托与河南科技大学的合作,利用盆养牡丹遮阴设施专利技术,有效提升了反季节催花的质量。王琮琮说,牡丹喜水怕涝、喜阳怕晒,盆养牡丹遮阴设施专利技术“对症下药”,突破了牡丹容器栽培的瓶颈,使观赏牡丹传统催花技术得以升级,“咱下手早,也就早尝到甜头”。“据统计,该项目每年使用周边劳动力超2000人次,仅此一项支出超过20万元。”刘佳介绍,眼下虽距盛花期还有近2个月,但盆养催花牡丹几乎已全部被预订。站在洛阳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高处朝南望去,鳞次栉比的盆养牡丹遮阴棚十分壮观,棚下数万盆5年生观赏牡丹在科学水肥管理下,按设定节奏在秋日里继续生长,将如期绽放在今冬。它们,是王琮琮和老乡们的致富花、幸福花。(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石智卫 徐照源)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