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探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大学生就业对策,对构建大学生就业机制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2023届全国毕业生高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市场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就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每年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一千多万的家庭幸福,也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国以人立,业以人兴。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高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供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一)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一是高校要充分发挥人生导师的领航作用,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事业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信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发展”的就业观念,职业目标不是一锤定音,应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情况不断调整。二是发挥榜样的力量,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可以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既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不畏挑战,不懈奋斗,不断提升技能本领,激励就业的大学生汲取榜样力量,循着榜样光芒,追逐青春梦想。三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缓解就业压力,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倍增规模效应。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二)拓展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向毕业生宣传就业信息。结合毕业生生源分布、就业意向、专业需求等综合情况,宣传省内和毕业生主要去向区域的招聘信息,巩固原有就业基地,培育一批就业稳定、吸纳能力强的就业基地,建成与专业匹配、区域分布合理、以优质企业为主体的的就业基地群,更好地发挥优质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政策性岗位宣传。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既能较好满足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锻炼大学生的有效方式。高校通过微博、QQ 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就业学生宣传解读“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岗位信息。基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为大学生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去,让美好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三是拓展就业新空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快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迅猛,由此产生了不少前景广阔但因处于新型阶段又较少为人所知的就业岗位,高校应注重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指导毕业生灵活就业,不仅能缓冲当下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新兴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三)优化教学改革,实现高校培养与市场经济精准对接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现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在于,不仅节省了教育资源,而且还提高了专业匹配度,实现精准就业。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高校可以将微专业作为试点,微专业皆在围绕某一特定学术领域,通过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加大实践、实习实训课程的学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开设公开课,聘请用人单位到高校授课,让学生可以近距离直观的了解职场现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3. 加强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以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种就业服务。高校应建立就业导师制,就业导师可以由专任辅导员担任,也可以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兼任。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包括就业前景分析、简历撰写、求职技巧等方面培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四)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提升高质量就业服务一是搭建课堂教学平台。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以课程为主要载体,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大学生“就业导向”具体化。二是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开展“三精准”就业帮扶,第一,精准摸排。对所有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把脉诊断”,分析困难学生未就业原因,辅导员、专任教师对每一名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建设、岗位推荐、能力分析等。第二,精准指导。“一对一”指导学生简历撰写与面试求职培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技能。第三,精准帮扶。建立“一人一导师”帮扶机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登记建档,通过电话、腾讯QQ、微信等方式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就业见习机会。三是搭建就业信息推送平台。为精准服务大学生就业,高校应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加大“就业+互联网”工作的力度,完善就业创业信息网站和微信、腾讯QQ等公众服务号功能,及时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实现就业信息向毕业生实时推送、零距离对接,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现精准高质量就业。结语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千方百计促就业,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单凭大学生一己之力就能扭转的单方行动,而是需要高校乃至全社会通力合作,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作者:石家庄学院 刘帅课题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22-1075主要参考文献:[1]秦星 赵洪远.大学生“慢就业”解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田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3]路玉.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构建[J].教育改革与发展.2022.[4]宋天华,邹大勇 . 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方法探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来源:光明网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