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最优秀的创新人才 | 校长张宗益在重庆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成为最优秀的创新人才
——在重庆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张宗益
2021年9月3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如约相聚,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在建党百年之际成为一名研究生,这是历史给予你们的光荣印记,也是时代赋予你们的重大使命。研究生顾名思义当以“研究”为生,研究当以创新为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创新”二字密不可分。一部百年党史,可以看作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蓬勃发展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技术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同学们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生力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大家心怀“国之大者”,高标定位自己,矢志卓越创新。
同学们,我们今天相聚的地方叫做“风雨操场”,俗话说“风雨过后见彩虹”。大家通过拼搏努力、挥洒汗水,克服疫情的影响,实现了个人的进阶,达成了人生中一个“小目标”,的确可喜可贺。但在我看来,这还不能称之为“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同学们距离“风雨经年云卷舒”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今天,我请大家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未来有限的读研时间里“破茧成蝶”,真正蜕变成长为最优秀的创新人才?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希望同学们用心琢磨,以实际行动认真作答。借此机会,我先公布心目中的“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
要在求真中大胆质疑
以“问号”打开思路
所谓“研究”便是秉持质疑精神提出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求知、思考与实践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无论是研究还是创新,其原点都是“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需要我们自身具备不盲目迷信权威、畏惧权威的判断力。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菜根谭》提到的“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无一不是这个道理。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轻的东西比重的东西落地慢”、布鲁诺反对教会的“地球中心说”、钟南山院士判断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无一不是在说明这个道理。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陷入“推翻一切、否定一切”的极端,一味地另起炉灶、标新立异是莽撞的,懂得守正创新,善于理性批判,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日出”、在继承中扬弃、在发展中创新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
要在求是中不惧失败
以“试错”探寻出路
单有“质疑”的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掌握“求是”的方法。人们都说“通往山顶的路不止一条”,而现实是,我们往往历尽千辛万苦,也很难找到正确的那一条道路。相信大家听说过这样一则“笑话”:两个人在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里相约见面,导航显示两个人的实时定位点都已经完全重合了,但他们还是没找到对方,后来发现,两人一个在桥上,一个在桥下。这虽为笑话,整个过程就好比做科研,一路的蜿蜒曲折、一路的“爬坡上坎”,有时都望见目的地了,却仍不知要何时抵达。同学们,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为了真理而无所畏惧的追求,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是“失败的结果”。在现实维度中,学校在给予你们创新自由的同时,也给予了你们失败的自由,即使失败不直接推动成功,我们也会将其视作通向成功的阶梯。不过,不惧失败并不等同于一味地对失败听之任之。同学们在学术上遭受挫折之后,要积极分析原因,及时梳理研究的思路,优化研究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暂时失败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持续奋斗的动力,顺利渡过迷茫与彷徨。
★
要在求深中互助协作
以“包容”携手同路
精彩绝伦的晚会,需要各类演职人员的紧密配合;畅快淋漓的球赛,需要不同位置的球员齐心协力。科学研究亦是如此。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科研协作已经成为攻克科学难关、实现科技进步的必要途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指出,没有相互之间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量子力学的建立,也集聚了普朗克、波尔、爱因斯坦、波恩、薛定谔、狄拉克等诸多大科学家的心血而成。同学们,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成功的秘诀就是与强者为伍”,重大的老师和学生,个个都有独特的禀赋和不同的优点,值得大家彼此学习。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朋辈互学,积极融入团队,主动为团队增添土壤,也充分吸收团队养分,依靠团队的力量不断坚持、持续深化,才能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
要在求新中谨守底线
以“红线”防止歧路
科学研究需要秉持理性与客观的态度,急功近利是与治学背道而驰的。两次获得诺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二十年如一日为DNA测序,面对艰巨挑战,桑格的应对策略只有一个——埋头实验,即使这样的坚韧,但实验的难度仍然超乎想象,那个时期桑格的实验记录本上,出现最多的结论是“这个方案就是浪费时间……得从头再来”,辛酸程度可见一斑。学术创新的道路注定荆棘丛丛,无法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我们也绝不能因为向往成功铤而走险,为了追求胜利而摆脱法律约束和社会责任,做出有违道德和诚信的事情。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底线的失守标志着学术生命的终结,这是一条“红线”,千万碰不得,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大家一定要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付诸努力,终能见到真理的曙光。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希望大家不仅要做追求卓越的创新者,还应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学术道德的捍卫者。
同学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天安门广场激昂回荡,响彻神州大地。青春之火熊熊不熄,照亮民族复兴的漫漫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时代正提出新的课题,等待着同学们在未来的学术之旅中深研作答。作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强国一代”,希望你们秉承重大“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以开放自信、奋进昂扬的姿态,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努力成为新时代最优秀的创新人才。
谢谢大家!
图片:重庆大学新闻网摄影部
原标题:《成为最优秀的创新人才 | 校长张宗益在重庆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