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校长李言荣:图书馆是大学“四馆”核心 应加速转变适应时代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右)在该校图书馆研讨室接受采访。 四川大学 供图
中新网成都4月22日电(单鹏)“一所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的‘四馆’:一个好的图书馆、一个好的校史馆、一个好的体育馆和一个好的博物馆。”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校长李言荣在成都表示,“四馆”是一流大学的“地标”,其中图书馆是核心。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对大学而言,图书馆不只是收集和储备知识的“仓库”,而是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精准配送到教学科研一线的“工厂”。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影响下,图书馆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过去简单的借书还书、查阅资料的场所发展到了现在学习讨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谈及当今大学图书馆时,李言荣表示,大学图书馆将加快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从原来靠资源和数据驱动向用户和场景牵引转变。
在李言荣看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保障教学科研,营造文化氛围,以及服务学者、学术、学生的综合信息平台,“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所大学校风和学风的地方,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学图书馆的普遍共识。”
据介绍,川大拥有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川大图书馆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创办的锦江书院藏书之轩、清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尊经阁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藏书楼。目前,该校图书馆有纸质文献800多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30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280万册,尤其是有珍贵的古籍线装书26.8万册,其中包括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以及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另外,该校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外文图书和报刊。
同时,大学图书馆正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科研方式改变,师生阅读需求和习惯等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获取途径从实体图书馆向网络平台、搜索引擎和数字图书馆转变,远程访问、在线阅读的普及,社会上一度出现“图书馆是否正在走向消亡”的讨论。
“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如何让图书馆这颗‘大学的心脏’能够始终正常运转。”李言荣表示,为迎接挑战,大学图书馆要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从浅层信息管理到综合知识服务、从单一阅读场所向多元文化载体、从资源和数据驱动向用户和场景驱动四个方面的转变。
在谈及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一流大学图书馆时,李言荣认为,要以深厚文化底蕴为积淀,加强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坚持立德树人为引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发展;打造学校发展智库为重点,推进高端知识服务;以提升支撑服务能力为基础,强化信息资源保障,“在不久的将来,川大图书馆将拥有‘三个值’:学习环境的颜值、文献资源的价值、管理服务的品质。”李言荣说。(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