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了一本书,蒋介石震怒:尽快刺杀卫立煌,重金收回所有书稿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被派到东北战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内战。卫立煌认为,在东北战场与中共角逐实属下策。
当时的桂系军阀李宗仁还有傅作义,各自拥兵数十万,都想到东北战场一试身手。
他们都在蒋介石面前告卫立煌的状,指责其指挥无能。卫立煌想将东北剿总一职让给李宗仁,听凭共产党与之厮杀。
蒋介石则想趁机收缩防线于平津,坐收渔利。
对于卫立煌举荐李宗仁出任东北剿总一事,蒋介石怀疑李宗仁和卫立煌两个人勾结到一起。
1948年10月30日,蒋介石派专机到沈阳去接国民党上将卫立煌。31日沈阳解放。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
卫立煌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蒋介石一向阴险狡诈,一定会给自己一个罪名。
他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还是要寻找机会离开蒋家王朝。
果不其然,11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不久,陈诚接替了他在东北战场的职务。卫立煌的部下因为不满此项任命,不肯服从陈诚的指挥,蒋介石和卫立煌之间的矛盾因此而激化。
卫立煌成了东北失利的替罪羊。这是卫立煌一生中最郁闷的时刻。二十多天,卫立煌待在北京亲戚韩权华的家中闭门不出。
他不想去台湾,不想再追随蒋介石,自己掏腰包租下陈纳德航空队的一架飞机,飞上海转广州、去了香港。
卫立煌虽然对蒋介石处分不服,但也不能争辩,胳膊扭不过大腿,就在香港做起了寓公,静待时局的变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3日卫立煌亲笔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地写了一封贺电。电文是:
毛主席: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中国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代致贺忱! 煌十月江电
卫立煌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任总参谋长、陆军大学校长的杨杰从昆明秘密去看望他,结果他有事出去了,二人没见面。(杨杰本来是要参加筹备建国的新政协会议。)
杨杰给他留了纸条,说是第二天再去看他。没有想到,第二天一早,杨杰就被特务暗杀了。
国民党方面,不停地登报寻找卫立煌,希望他能去台湾,他都拒绝了,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回大陆。
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将来一定要回新中国!”
赋闲香港期间,卫立煌常常到茶楼品茶,消磨时光。品茶之余,他和朋友唐人经常聊起国民党高官的一些轶事。
说这无声,听者有意。唐人喜欢舞文弄墨,就把卫立煌讲得故事进行了梳理,写成了文稿。
当时报纸就允许每天发一篇小文章。唐人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每天就在报纸上发一篇。因为故事吸引人,阅读量很高,连载了两年多。
读者的胃口不满足于每天看一篇,希望能够集结成册或者成一本书,那样看更过瘾。
不少热心的读者给报社写信,要求结集出版单行本。
唐人看到这是出名的好机会,就把书稿整理好,起名《金陵春梦》,然后付梓印刷了。
没有想到,《金陵春梦》一上市,就买脱销了。就像前些年的《明朝那些事》,一下子爆火。
但有一个人却很不高兴,他要求,不惜重金将刚刚出版的《金陵春梦》全部购回。
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老蒋一声令下,香港的国民党特务迅速行动起来,为了邀功欣赏,一场大收购在香港街头开始运作起来。
读者可能会纳闷,蒋介石为啥要收购一个不知名作家写的一本破书啊,而且是不惜重金,到底为何?
原来这个《金陵春梦》是唐人根据卫立煌所提供的材料写成的小说,故事的原型就是蒋介石。
书中披露了蒋介石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他的家世,他的发家和中共的交恶等等。蒋介石当然不高兴,自己做的那些丑事全抖露了出来,当然要追责。
尤其是里面写道:“蒋介石早年把粤军的几个旅长给悄悄收拾了。”
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又被翻出来。而且这事,只有卫立煌知道。
中山舰事件之后,廖仲恺先生遇刺身亡。
蒋介石假惺惺地表示要捉拿刺杀廖仲恺先生的元凶,并为此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三人小组。
胡汉民出走之后,蒋介石派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到香港,当天晚上以安全需要为名,将粤军中的六名旅长邀请到陈塘赴宴。
吃饭的间隙,赴宴的六位旅长被灌醉后全部沉入了海底,无一生还。唯独受邀而未到的卫立煌幸免于难。
卫立煌为什么没有去呢?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蒋介石安排的是这一场的鸿门宴。
本来准备去赴宴,只是因为宴请的那天,卫立煌偏偏拉肚子,腹泻不止,未能前往。卫立煌因此躲过了一劫。
等到第二天,得知赴宴的同僚遇害后,卫立煌大吃一惊。连到旅部办公的勇气没有了。
惊恐之余,卫立煌悄悄地乘坐一艘船,到了香港,然后由香港转到上海。
在上海一滞留段时期,在安徽英山县避险居住。英山县隶属于安徽省管辖,一度是红四方面军所控制的地域。
后来,红四方面军奉命撤离该地,在徐向前、程子华指挥下,参加了25000里长征。
卫立煌到达英山以后,在当地收编了一些地方武装,填补了中共部队留下的权力真空。
他向蒋介石报告,声称自己经过浴血奋战,从共产党人手中夺取了英山县。
蒋介石对卫立煌的战绩大为赞赏。就命令将英山县改名为立煌县,以示嘉奖。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卫立煌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蒋介石看他收复“英山”有功,委任军团长的要职。
抗日战争期间,卫立煌是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发动了忻口战歼敌2万余人。
该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卫立煌私下与共产党相处甚好,一直主张国共合作,建立友好关系,因此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后来被撤掉了所有的职务。
1943年卫立煌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
使得英军摆脱困境,声名大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还刊登了他的照片。
解放战争期间,卫立煌虽然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但是工作不积极,一度遭到蒋介石的软禁。
卫立煌跑到香港后,一直想着伺机回国。
但因为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有他,而且名列第27,所以一直存有戒心。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能既往不咎吗?我回到祖国,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1954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
周恩来得知卫立煌对自己“战犯”的身份忌惮,就让韩德庄执笔告卫:“在太原晤过面的那位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
韩德庄在邓颖超身边工作,是卫立煌亲戚韩权华的侄女。卫立煌一看信,就明白了一切。
抗战之初,他和周恩来在太原有过竟夜长谈的经历。有周恩来的暗示,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卫立煌下定决心回家。
促使他回祖国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金陵春梦》的出版。因为蒋介石要追杀他了,已经到了不得不离开香港的地步。
《金陵春梦》在香港出版后,蒋介石认定,关于他沉没粤军旅长这一事,除了当事人卫立煌知道以外,没有人再知道这个详情。
认定连载的《金陵春梦》的小报就是卫立煌出资所办。
以及对蒋介石的人身攻击,其他的这个秘密的泄露,都拜卫立煌所赐。所以,必须除掉卫立煌,方能解恨。
蒋介石就下令在香港的中统特务寻机刺杀卫立煌,以报此一箭之仇。不料,卫立煌在香港门禁森严,特务几次谋杀都没有成功。
而且还被英国的警察所获,被判刑两年。蒋介石挺尴尬。
刺杀卫立煌的案件在香港的各大媒体上披露,卫立煌坐卧不宁,食不甘味,左思右想,觉得香港已经不是一个久留之地,必须火速离开。
1955年初,他同国民党行政院的院长翁文翰商量,希望温先生回到北京后,能向周总理转达他回国定居的愿望。
周总理得知此事以后,立即指示中共驻香港工作人员安排护送卫立煌将军回国定居。
3月14日,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卫立煌和几位随从从香港九龙密抵澳门。3月15日一早,卫立煌夫妇从拱北(今珠海市)码头踏上祖国大陆。
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专门会见了他。
卫立煌向新闻界散发了《告台湾胞泽朋友书》,影响很大,当时不少国民党高官想到回家。
无奈蒋介石管控太严,没有机会,他们对卫立煌是羡慕嫉妒恨。
卫立煌回到北京以后,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热情欢迎。
卫立煌迎来人生新的一页,他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后来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卫立煌终于回到了祖国,这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也是最荣耀的一件事情。
叶落归根,五虎上将卫立煌终于回到了自己亲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