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总数超8万!高端“海归”在山东获宠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再加上国内经济持续而强劲有力的复苏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留学生回国需求。

  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增速达到11.73%。齐鲁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归国海外留学生求职者数量不断攀升,2020年上半年增幅最高,达到了37.71%。

  “镀金”归来,“海归”的就业前景如何?面对城市人才竞争、对高端人才渴求的大环境下,山东张开双臂欢迎“海归”就业和创业者。

  就业现实“骨感”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在主流留学目的地中,美国每年的留学费用约35万-50万,英国约20万-35万,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约18万-30万。“去主流留学国家,大多家庭都投入了上百万。”2020年7月回到济南的留学生曼瑶,6月6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澳大利亚留学8年的花费能在济南买一套房了。“考虑到工作签证续签以及国外疫情加剧等多个因素,我选择回国就业。”曼瑶透露,自己回国的压力不小,来不及停歇,就开始拼命找工作。

  “在济南找工作,工资几千的看不上,年薪高的又需要有行业从业经历或者有指标业绩要求。”曼瑶一语道破了“海归”回国就业的痛点。她说,自己先后去了十余家公司面试,很多企业都认为她条件非常好,表示愿意雇佣,但真正吸引她的却不多。“有一家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我应聘的是翻译和总经理助理的岗位,月薪6000元起,总经理后来表示可以加薪到8000元,但我认为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都不足以吸引自己,还是放弃了。”曼瑶说。

  曼瑶最终在父母的催促、亲戚的帮助下,去了一家行业协会工作,周末在一家留学机构兼职教学。“目前的状况虽然不是最理想,但每月工资和兼职收入能够达到两万多元。”曼瑶说。

  济南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57%的“海归”薪资不及预期,38%表示基本符合预期。随着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虽然对薪资并不全然满意,但多数已就业“海归”认为,海外留学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有加分作用。

  “海归”成求职新力量

  “我周围出国留学的同学,大概有三分之一选择留在国外就业,三分之一回到国内就业,剩下的同学或准备考研或仍在观望。”6月8日,曾在美国学习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胡睿说,今年回国后,他拿到了国内某互联网公司的offer,目前已经入职。他认为,自己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主要是所学专业国内需求大,另外自己在美国读研期间就和同学一起创业,开发了一个互联网外卖平台,这样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应对回国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等。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IT、电子、互联网、金融等热门专业对“海归”的吸引力很大。

  “我们看重的是能力和经验,希望求职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带头进行产品和产业链开发。”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解海华表示,公司很看重海外人才的工作经验,希望求职者有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经历,能够迅速入职。

  “作为求职就业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留学生通常具有较高水平的语言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学习敏锐度,教育培训行业是对‘海归'需求量最大的一个领域,有着巨大的虹吸效应。”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齐鲁人才网市场总监李召华建议,刚回到国内的“海归”在求职时,一定要更加理性,先跨过求职门槛,再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城市争夺高端人才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山东是留学生就业、创业的沃土,济南市建设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为海归回国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济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愿意回到济南创业。”济南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韩俊杰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初,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表彰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获奖人员的通报,19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被授予“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称号。目前山东省引进“海归”已经超过8万人,其中119人获回国创业奖。

  最新报告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回国求职的人群呈现高知趋势,拥有海外高校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才规模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硕士增长了1.6倍,博士增长了1.2倍。

  “为加快引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携优质项目来山东创新创业,我们已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选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项目,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闪亮品牌。”韩俊杰表示,山东人才政策优厚,大力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列为山东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的园区,给予200万元的基本奖补资金。在此基础上,园区增加留学人员创业实体、引进山东省级或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孵化企业进入主要资本市场、有科技成果填补山东省内高新技术领域空白等,均可按项目或人次增加10万至2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

  “优质人才的流入、留存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如何留得住、用得好,这才是考验的真正课题。”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何英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高端海归人才的回归和创业是为城市发展“蓄能”,进一步提高竞争力需要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效应,在全社会营造尊贤重才浓厚氛围。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