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20年,疫情间3周写就 小说《河湾里》讴歌新时代白衣天使

  原标题:凝心聚力20年,疫情间3周写就 小说《河湾里》讴歌新时代白衣天使

  

  医生与作家,看似互不相干的两个职业,却因为经常面对人世的悲欢与生死,而有了交集。今天,一本诞生于疫情期间,由一位外科医生所创作的小说《河湾里》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了新书发布。

  《河湾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园歌(本名王向军)。在书中,作者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医务工作者群体成长、成才的历程。该作品以宏大的叙事,细腻的笔触讴歌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医者仁心,描画了一幅当下大城市医卫事业和医护人员生活的画卷。

  16万字3周内一气呵成,是什么让他文思泉涌?

  《河湾里》叙事宏大,时间跨度长。小说长达16万字,跨越50载春秋岁月。讲述了从宁谧淳朴的家乡河湾到金陵学习医科的殷衡,在成为执业医师的路上,结识了一些学医的伙伴们,他们中有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有的一生兢兢业业,有的为了金钱使良知渐行渐远......在社会的浪潮中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路途。

  本书是作者园歌的处女作。园歌是一位外科医生,现任国企干部。虽然没有文学创作的背景,但园歌在作品中倾注了大量情感,小说的创作由其在三周内一气呵成。他表示,打动他,让他以如此激情与深情文思泉涌的,是新冠疫情发生后,数万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他们已经不知道第几回告别家人踏上征程,也不知道离开后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回来;在手机里、微信中、媒体上偶尔会寻见他们熟悉的背影,感受到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园歌动情地说,“我来自这个群体,长期和他们工作、生活、战斗在一起,他们的出征让我既羡慕又担忧。由于工作岗位变动的原因,这次我没能和他们一起出征很遗憾。既然无法闻战而动,就得抒发难以平抑的求战情绪,思来想去我只有选择用自己稚嫩的笔来书写他们、讴歌他们。”

  “这本小说虽然只经三周创作,但背后凝聚着园歌20多年的成长路径和心路历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作为小说读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考、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亲赴武汉抗疫前线,对小说中所描述的医护工作者面对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危不惧、逆行而战、守护人民健康的事迹深有感触。他认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是取得战疫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全力奋战和十四亿人民的团结协作。

  

  改革开放风云激荡 乡土情怀满溢纸上

  小说《河湾里》主人公殷衡的成长所经历的正是中国快速发展、风云激荡的五十年。作者力图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画时代的大发展、大变迁给个人命运所带来的改变,书中详实的记录了河湾的鱼塘承包、罗汉酒厂的改革、股市楼市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兴建、医疗器械的进口以及医患矛盾的升级等一个个真切而激荡的历史时刻。开本书,宛如打开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而因为有了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本书相对于其他的改革开放史著作,更为生动、写实,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现场感”。

  《河湾里》语言风格简洁朴实,说的是“生活中的事”,讲的是“老百姓的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生活观察能力。作品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刻画深刻,描述细腻清新,说理自然真实。其中山水风物描写也表现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中元节祭祖的过程,敬酒举杯的标准姿势,江南的四季时鲜,春天的马兰头、夏天的茭白和红菱、秋天的螺蛳以及冬天的山芋……都在作者的笔下交织。

  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对医卫工作的敬意与深情也体现在文章中,从蛔虫钩虫病筛查到土霉素“治土”,从对“大体老师”的敬意到主任舔尿验病,从住院医生分类到科室设置,从呼吸机到腹腔镜的使用……阅读本书,在获得一次医疗常识科普的同时,也让人对医务工作者更多了几分理解与敬意。

  《河湾里》是对乡土人情的怀恋,也是对“白衣天使”的深情礼赞。

  (王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