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写作方法有两种,卡片笔记写作法和其他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假期闲来无事,信手翻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是德国的申克·阿伦斯博士。他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主要致力于教授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

  

  曾几何时,写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读书时,写命题作文总是苦思冥想不知所云。

  毕业前,写毕业论文总是一拖再拖直到最后几天临时抱佛脚。

  工作后,写文章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让人抓狂。

  诚如作者申克·阿伦斯所言:

  “我们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不愿意相信,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就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工作会变得更有趣。”

  这本书让我想起两个人,诗人李贺和作家纳博科夫。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被后世称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是“鬼仙之辞”,且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写诗速度非常快,得益于一个好习惯。他每天出门都会随身携带锦囊,灵感乍现的时候就立马记录下来,放进锦囊之中,晚上回去的时候锦囊鼓鼓的。晚饭之后,他就着油灯将锦囊中收集的笔记拿出来,零零散散的诗句就成了一篇篇完整的诗词。

  李贺的故事让我明白:哪有什么天纵奇才,有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和整理。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但热衷于记忆的人;我可以非常清晰地回想起景色、姿势、语调,以及无数的具体的细节,但记不住姓名和数字。”

  记性不好的他,是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创作呢?

  答案是卡片创作法。纳博科夫写小说不是从头开始写起,也不是循规蹈矩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如同小孩子玩字谜游戏,纳博科夫使用的是横格的布里斯托卡片,每一张空白卡片写上不同的段落,或是简洁或是详细,根据作品的构思,将卡片取出来,进行拼图组合。零零散散的卡片,拼出一角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一部作品。

  纳博科夫的卡片让我醒悟:哪有什么妙笔生花,有的是无数张卡片的拼接与组合。

  而《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让我相信:哪有什么写作速成秘籍,有的是精心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02.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写出来的想法其实是被浪费的才华。

  使用卡片写作法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为了思考,让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升级迭代。

  尼克拉斯·尼曼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卢曼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因为喜欢阅读,自创了一套卡片盒笔记法。

  凭借这个方法,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不久之后,他就被选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实现了从公务员到社会学教授的华丽转身。

  他一生写了9000多张卡片笔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被誉为“当代黑格尔”。

  申克·阿伦斯博士正是基于对卢曼写作方法的研究,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卢曼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写作方法。

  申克·阿伦斯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概括为:

  1.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

  也许你知道一页纸法、九宫格法和思维导图法阅读写作。

  也许你正在用费曼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的记录笔记。

  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最初记笔记的目的。

  我们记笔记可以巩固思考成果,但是我们却鲜有人能够把笔记当作写作的工具,甚至说用笔记去做研究。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把写作当作唯一重要的事情,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敷衍了事,而是为了把学习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过程。

  

  2.简洁是最重要的;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我们写笔记主要关注某条笔记放在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主要思考的是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这张卡片。

  卡片盒作为学术研究的集装箱不是分开存放的,不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分类,而是存放在同一个卡片盒,这样做无疑是简洁的,也减少了做选择的两难困境。

  为了达到群居效应的最佳点,作者将笔记分为三类:闪念笔记、文献笔记以及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文献笔记以及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就像“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可以在任何介质上记录所有闪现的灵感,保存期有限,需要及时整理。

  “文献笔记”的格式可以归纳为:引文+语言记录+出处,整体要求简洁,数量上有所控制、质量上精挑细选,是我们高质量私人文献系统的组成部分。

  “永久笔记”是卡片笔记的明星,每一条永久笔记都需要有主题、思考、创作,并与其他永久笔记进行“双链”,以形成个人知识素材网络,是卡片盒中的永久居民。

  

  3.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阿兰·德波顿说:“当作家无所谓文章写得好不好,而是怕交不出稿子时,他们才开始动笔。”

  如果连作家都有拖稿欠稿的习惯,那我们寻常人又如何突破从零开始写作呢?

  我们应该缩小关注面,同时明确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个作家,把“我要写一本书”替换成“我要写好一张卡片”,那么难度系数就会大大降低。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把积累卡片素材这件事情前置,降低对质量和思想深度的期待,当我们动笔写作的时候就会发现结果会超出预期。

  4.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变成一个良性循环,而积极正向的体验,会激励我们轻松地接受下一个任务,这样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工作的乐趣。反之,如果说我们被工作困扰,少了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拖延、力不从心的情况。

  而卡片盒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向的反馈循环,它不仅仅是为了提取具体的笔记,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思想交融而产生洞见,通过卡片与卡片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够让我们产生一系列成熟的想法。

  

  03.写作的六个步骤

  笔记让知识显性化,写作让知识体系化。

  无论是李贺的锦囊贮诗,纳博科夫的卡片,还是卢曼的卡片盒,都无意向我们展示了卡片写作法的妙处。

  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利用卡片写作法享受写作乐趣呢?

  申克·阿伦斯说:

  “即使是最好的工具,孤立使用它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只有把它们嵌入精心策划的工作流程中,工具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优势。如果这些工具不能配合使用,再好的工具也没有意义。”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六步写作法。

  1.明确区分独立而有相关联的任务

  蔡格尼克效应现象告诉我们,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他们被完成。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想法用笔写下来,让大脑相信它在之后会被妥善处理。

  使用卡片笔记法的原理就是如此,让我们将不确定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块任务,其次,确保我们始终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包括可能与进一步探究之间存在的联系。

  

  2.阅读和理解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需要用笔做笔记,以便于快速提取我们需要的卡片内容。

  保持开放的心态,确保我们已经准确地为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笔记。

  找到笔记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联系,刻意练习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

  3.记卡片盒笔记

  任何方法都贵在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需要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

  把做文献笔记当作一种刻意练习。

  把自己的想法记录成永久的笔记,不断检讨记笔记的意义。

  不要强迫自己死记硬背,学习的挑战在于理解。我们需要通过记录去进一步探究。

  

  4.发展想法

  和传统的笔记不同,卡片盒的目的不在于100%记录,我们不用担心事后去弥补笔记。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最终的文稿中的论证是否缺失,而这些缺失,我们在下一步能否从相关论点的笔记盒中提取出来。

  因为笔记是通过卡片盒的参考网格进行组织的。对于同一关键词的笔记群,我们需要精挑细选几条重点笔记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我们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卡片,我们需要对保存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以便于我们快速提取。

  

  5.分享你的洞见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著名作家海明威把《永别了,武器》这本书的结尾重新写了39次才满意。

  我们必须承认用卡片盒拼接写出来的只是草稿。当我们的想法。足够的时候,剩下的任务就是反复修改,已经写好的草稿。

  6.养成习惯

  放弃做计划才能成为专家。

  这句话乍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时间管理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而简单的动作毫不费力,往往可以快速形成肌肉记忆。

  如果我们每天都专注于记笔记,那么日积月累我们的卡片盒内的素材会越来越多,写作这件事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卡片写作爱好者,沉浸于写作的心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