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第一年,首次志愿填报20日开始,热议中也需冷思考
这几天,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的招生办公室热线不断,“老师我想好了,报你们的国际家政,想再详细问问……”“老师,不知道就业现在能不能保证,有点吃不准”……来电紧张咨询的,是即将填报志愿的学生和家长,目前已有超过200人确定了初步意向。
还有不到两周,“高职扩招”的首次志愿填报20日起进行。这不仅仅是考生及其家庭的一桩大事,对中国教育领域,或许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曾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这番表述并不是放在教育部分,而是出现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这部分,似乎正在呼应着此前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那句,“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职扩招”,如何落实,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热议中也需冷思考。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培训企业员工
招生专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丁良介绍,目前,本市2019年已安排两次专项考试招生,第一次时间为6月报名8月考试,第二次时间为9月报名10月考试。第一次考试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第二次考试招生。第二次考试报考条件届时按实际进行微调。
根据相关规定,在高考报名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及其他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含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可报考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职扩招”招考阶段,考生同样可获得保送和免试资格。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对于技能拔尖人才(获得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个人三等奖(含)以上或由市教委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的中职毕业生),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高等职业院校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平台公示的考生,可获得相关院校专业保送资格。对于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可免予文化素质测试。对于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考生,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
据了解,本市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的院校包含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
细看招生专业,许多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基本为本市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护理(康复护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8个专业。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的家政服务与管理(高级家政),是今年教育部特批的,”上海商贸职教集团秘书长乔刚介绍,这一专业方向意在系统的培养国际家政管理与服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庭营养与卫生、家庭理财以及社区服务等学科知识,除了技能型实践操作能力外,还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专业方向还专门配备了多名外教,课程包括涉外家政英语、涉外家政选修小语种等,”他说,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一服务业领域中,目前存在较大需求,而结合学校教学优势,可以在高职扩招学生培养中获得较强市场竞争力。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活动
专业结构优化引发“类型教育”思考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毛忠明介绍,今年学校根据市教委安排,在扩招中投放空中乘务和休闲体育两个专业。“机场航班的增加成为大趋势,行业需求和就业需求对接之下,我们学校外语教育特色也为空中乘务专业增加了竞争力,”他说,这几天来咨询的真不少。
业内人士坦言,当前,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相对突出。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 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
“扩招100万”,字面上是一个数量概念,但却蕴含着优化专业结构的迫切要求,应在防止“低成本专业大量盲目扩招”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教育需求市场中,符合“扩招”报名条件生源需求和条件,又是产业急需岗位技能的那个“空白”。否则,专业机构失衡了,同样达不到效果。
一种观点认为,此次“高职扩招”在专业设置、招生和后续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从根本上说,是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此前公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在职业教育系统引起很大反响。,第一句话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地位和价值,对于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与误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一些人把职业教育当作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具有自身规律和特点的类型。这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活动特征、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评价制度、课程体系等。后者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主要特征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不是学术性、学科型人才。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是面向市场、服务需求,从个人角度是促进就业,不是升学,不是沉浸于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目标是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动手、实践、训练,在做中学是这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教育模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要积极利用企业等外部力量“双元”协同育人。教育标准是学校的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因而评价制度是1+X证书制度,作为学校职业教育的人才评价是对学校自主评价和学校之外社会化评价的综合。职业教育有自己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有与这种类型教育相匹配的招生考试制度。
在这一认知的大背景下,扩招中的探索尤为重要。举例来说,扩招前,一方面普高生生源已难以释放,另一方面中职生升学通道却没有打开,大部分的中职生只能通过成教、自考的方式来取得继续教育的资格。通过扩招将这些中职的生源激活,有助于为形成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的新体系注入活水。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废轮胎创意设计大赛
扩招后的“灵活多样”要求,如何破题
许多人好奇,高职扩招录取的考生的培养方式和普通高考录取的考生有何不同?市教育管理部门给出这样的回答:本次高职扩招录取的考生,培养方式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适应不同生源、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针对不同生源的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基础和学习需求,创新实习管理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
专家认为,扩大高职招生规模,目的是为了弥补技能型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同时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劳动者提供正规职业教育机会。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研究,完善招生标准和规程,探索建立新的师资、教材、分班、学制、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以及教学评价体系。
扩招后,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是不少一线教育管理者正在思考和细化的问题。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参加扩招的两个专业分别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今年九月入学的学生,校方正在酝酿,为方便学生学习,将在市区设立教学点,并施行“2+3”或“4+1”的模式,全天候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混合授课,提高效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秀英说,“学校在示范校等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资源,这一储备将助理探索更多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据了解,市教育管理部门有意在多个区划出教育学院等教学资源,以政府资助的方式免费借给相关学校做授课使用,便于学生管理和就近入学。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手段进行保障,不可否认的是,扩招带来的学生增量,可能引发教师不足。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测算,高职扩招后,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师资6.5万人左右。如何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通过“五个一批”来给予保证:通过资源整合挖潜一批,通过专项培训培育一批,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一批,通过“银龄讲学”,发挥退下来的老教师作用,补充一批,还有通过社会力量兼职一批。
当前,依托校企合作的载体,加大引进企业导师力量,同时加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把课堂搬到企业、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等,这些已经提上了不少学校管理方的讨论日程。
内文图: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