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想得高分?来听听这五个阅卷老师的评审意见

  语文高考场上流传着一句俗语:得作文者得天下。要想作文得高分其实不难,因为毕竟给作文阅卷的是老师,是人,因此只要掌握到阅卷老师的喜好和憎恶,作文想要取得不错的分数也不难。毕竟“打败”“敌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了解“敌人”,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听听以下这五位阅卷老师的评审意见。

  阅卷老师一

  作文一定要遵循要求。2012年有一位浙江考生的作文很是出色,一评和二评打的都是60分。按照规定,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都需通过专家组进行最后仲裁,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专家组对于这篇文章的评审结果却寥寥22分,连基本及格线都没上。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条:作文命题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而这篇文章的文体被裁定为“长体古诗”。

  

  阅卷老师二

  文章要有一定的内涵。内涵并不意味着华丽而空洞的“美句”、矫揉造作的“抒情”。据相关数据统计,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九成的文章是关注生活、自我、现实的题材。作者笔端流出的情感是在自身生活中再三酝酿、反复筛选、洗尽铅华美醇,而不是漂浮在生活表面的泡沫。

  阅卷老师三

  运用的材料要鲜活。同一主题下如何吸引阅卷者眼球呢?主旨如果是文章的“心脏”,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如果考生视野和思维较为狭窄和僵化,就会导致素材陈旧、缺少时代气息,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则是”不痛不痒”。

  阅卷老师四

  杜绝“伪”作文。记叙文缺少细节描写,叙述干瘪,口水话多的如同记“流水帐”。议论文“不讲理”,大多是“三段模式”:开头先引论,中间部分选取名人逸闻、名人诗句,结尾则是结论。如法炮制,简单草率,这不能称文章,只配叫材料。

  

  阅卷老师五

  推崇朴实无华但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强调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自然流露,返璞归真;打击华而不实、没有深度的文风。如2012年考生在命题作文《忧与爱》中写了考场外焦虑不安的送考老师;2013年考生在材料作文《胡蝶与探险者》中围绕“影响”一词写了《老师那深情的目光让我感动至今》;2014年考生在材料作文《青春朽与不朽》中写了《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这些考生都意想不到地得了高分,别无他因,作文就是做人,要写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这已然成了阅卷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