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分钟判一篇高考作文能保证不误判?

  参加完高考之后,学生和家长都在等待阅卷老师的“判决”。这是一种特殊的“缺席审判”:“被告”是学生们的考卷,“法庭”是阅卷场所,“法官”是阅卷老师,“审判”方式是不公开的……

  阅卷老师是如何“审判”考卷的?近日有记者采访了几个“判官”,写了篇报道称,高考阅卷老师1分钟判一篇作文,语文卷最快9秒。

  报道援引阅卷老师的话说,每位老师7天需要判阅1万份左右的试卷。4个小题7个得分点的阅读主观题,有的老师用不到9秒,甚至4到5秒便给出了分数。作文组一天要求评完600份,一个小时评70多份,大概不到一分钟评一篇。即便一份试卷有双评制度的制约,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出错率,因为如果两个老师的分数都是很快打上去,就不太可能超过规定的分差,学生的考分就这样确定了……

  现在大部分学生用12年时间读完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用两天的时间高考,但他们的考卷到了阅卷老师的眼前,可能成为几分钟的匆匆过客。这看起来似乎很不公平,但又是个无奈之举:学生永远都比老师多,更何况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939万,而参加阅卷的并非所有老师。这造成了准备考试所花的时间与阅卷时间的不可能对等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阅卷者可以无视考生十多年的心血,可以草率作出“判决”。“判官”们在考卷上写下的分数,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在给出某个数字时,应当尽量客观精确。

  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200~500字/分钟,掌握速读技巧的人能达到2000~5000字/分钟。相信绝大部分的阅卷者都属于“一般人”,都没有经过速读训练。而高考作文都要求800字以上,没有速读技巧的人,在一分钟之内是读不完的。何况评判作文不能是一般性阅读,需要认真琢磨遣词造句、文理逻辑和段落分布,还要发现文中有没有错字病句等等。尽管在催命般的时间里很难做到鉴赏式阅读,但起码也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根据阅卷经验,选择题都有固定答案,不需要斟酌犹豫就能给分。而作文往往内藏千变万化的腠理机杼,不细读难以准确把握判断。明显的好文章和差文章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中等水平的作文则常常受到忽视。在高考作文中,水平居中的一定是多数,它们最有可能受到“不到一分钟”的目光待遇。在阅卷的疲劳时刻,给高几分或低几分都是没有“重量感”的。但对那些徘徊在录取线上下的考生来说,几分“重量”就能抬起或压倒他们。

  造成疾走狂奔式的阅卷速度,人手不够是最大的理由。然而阅卷安排者为什么不增加一些人手?难道是为了减少阅卷经费?与考生们十几年的心血和费用相比,多花那么一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如果阅卷的公平准确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他们还会如此斤斤计较吗?

  过去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是“考前十年功,考后一分钟”。在这短暂的“一分钟”时间里如果造成误判,被毁掉的将是“十年功”。看来那些阅卷安排者和阅卷老师,都该好好掂量自己的决策和手中之笔的份量,以足够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去面对考卷。(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