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又出倒地事件,为何马拉松夺命凶猛?
周日上午2019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跑
来自全球85个国家与地区的3.8万名跑者
顶着高温天气的侵袭
从外滩金牛广场出发
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赛事组委会设置了多个医疗站及22个医疗救助点
沿途还有二十多辆救护车
近1000名医护人员及急救志愿者参与保障赛事
赛道边还有志愿者手举健康提示告知牌
并对每位通过运动员进行医疗观察以便及时处理
但是,不幸仍旧发生了
这次上马遭遇了历史上难见的高温
出现了多起参赛选手突然倒地的情况
昨天下午据各大跑群消息
某三十多岁男子在赛道倒地后送医抢救
不少跑友表示:“全程热死,不停喝水和运动饮料,并用冰袋降温,但后半程仍然由于高温导致心率过高或出现大腿抽筋的现象。”
新闻上报道过太多猝死事件了,一次次血的事实告诫我们:跑马拉松存在着风险,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慎行。
(引自:肖克凡.我国马拉松选手猝死事件调查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5:18-21 )
为何跑马猝死事故屡屡发生?
1、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底(心脏问题)
2、没有经过专业马拉松训练
3、很多业余爱好者盲目地追求速度和名次
跑马最重要的不是跑多快,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当极点出现时,心跳和呼吸加快,一定要适当放慢速度,待身体恢复后再重新加速。
如何跑马才能避免猝死?
赛前检查:要做到科学、全面、有效的体检。
专家建议,赛前应全面采集病史,如是否有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心脏病家族史;赛前做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脏24小时监测。根据病史和体检情况筛查猝死高危人群。
运动前:充分热身,适应激烈竞争环境。
运动中:不要对成绩太过追求。
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终止运动,如: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晕厥、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症状。
运动后: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身体出现哪些反应要及时退赛?
如何进行科学训练?
科学证明,阶段递增运动量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性猝死。以下为医学上建议的运动量。
开始锻炼时,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步行4公里,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3次。
适应初始运动强度后,逐渐过度到中强度运动。如步行5公里或骑自行车,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5次。
最后可以增至高强度运动。比如慢跑,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70%-85%,每周3次。
★最大运动心率 =(220-现在的年龄)×0.8
比如,一名30岁的跑者,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30)×0.8=152次
★心率带及多款运动手表、运动手环都有监测心率的功能。
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和快乐,如果不顾身体,只为了成绩和奖牌冲刺,那么马拉松就会渐渐失去它普及和推广的意义。
愿我们高高兴兴出门,安安全全回家,别让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