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好与当地的文化“软联通”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童笑雨)“企业‘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走上去’更难。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在当地建立工业区,而是做好与当地的文化“软联通”,把企业做成品牌,达到文化共振。”中央党校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说。
12月2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揭牌,为中国填补了环地中海区域研究的空白。而如何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扎根环地中海区域国家,成为研究院成立后关注的焦点。
专家讨论。 主办方提供 摄
山西示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车效梅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点在所处的城市。只有了解这座城并避开城市风险,才能做到“走出去”的第一步。“有些城市发展滞后,要考虑清楚他们是否有符合生产的最基本的工业设施。”
巨石集团发展战略部总经理沈国明对此深有体会,表示企业要关注所在城市供应链的完整程度。“最初我们集团布局埃及时,小小的水管少了一个零部件,跑遍整个开罗都没法修。”
沈国明除了关注硬件设施,对企业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也十分关注。据他介绍,巨石集团在埃及的公司,所用的员工大部分是埃及人,并形成了“埃及人管理埃及人”的模式。
“中国的文化与埃及有较大差异,我们无法做到让他们完全认同,只能通过这一方式,让企业本土化,避免文化冲突。”沈国明所言,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两家公司独立运营的做法如出一辙。
用中央党校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的话来说,即做好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软联通”。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同步输出价值观。很明显,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与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但品牌发展却相对滞后是一个道理。”赵磊说。
对此,猫眼娱乐集团副总裁席伟航表示赞同。“价值观不认同,必然会失败。”他认为,借由影视、游戏等途径,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拉近与环地中海各区域之间的距离,是较好的方式。
“文明互鉴,是温暖人心最好的方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院孙德刚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一花独放的独角戏,而是与当地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合唱。只有真正做到与当地企业平等合作,才能提高“走出去”的质量,从而“走进去”“走上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