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尽美精神 化育杏坛英才——写在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120周年之际
学校与历下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前儿童保教服务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生进行日常粉笔字练习。
学校幼教集团成为济南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正南门
百廿师范,十年励新。
1902年,山东最早的师范学府—山东大学师范馆成立,这便是原济南师范学校的起源;1952年,济南幼儿师范学校成立,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五所幼师之一;1979年,济南广播电视大学成立,是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系统。2011年,三所学校合并,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学校现已成为区域幼教师资培养培训高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高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高地、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高地。
作为“百年红色师范、山东幼教黄埔”,在120年的办学征程中,兴学图强,为国弘文,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今,济南幼高专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初心使命,扎根齐鲁大地办教育,形成了师范类专业为主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特色,非师范专业为延伸的建设思路,正向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学院阔步前行。
百年积淀成就厚重“师范文化”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好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校训值得我记一辈子。三年的师范学习,给了我受益终身的积淀,更让我看到了教育本来的样子。”提起母校,学校86级学生、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红燕的话语中饱含深情。
每天练习毛笔字,每月参加体育竞赛,每学期进行文艺演出,组织劳动周……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让高红燕至今印象深刻,她将之概括为一个“全”字。“音乐生也要练习板书,也要上数学课,学校的很多做法很好地践行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让我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同样,在82级普师3班学生、齐鲁名校长杨兴永的回忆中,学校对基本功的重视、对教育情怀的培育,为每一位学生心中种下了热爱教育的种子,给了大家一生向上、向善、向好的动力。
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未来“好老师”,济南幼高专一直坚持一手抓校内基本功训练,一手抓校外综合实践,以双轮驱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走进学校初等教育学院的教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廊两侧的一块块小黑板,小黑板上书写着经典的古诗词或者是阿拉伯数字,这是学院“准教师们”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三笔字练习。
“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写一手好字是不可或缺的专业基本功,工整、漂亮的粉笔板书,可以让这个教师更有魅力。”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张文明表示,为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除三笔字外,学院还开设了简笔画、普通话、数图、英语口语、英语书写和经典诵读七项教师职业技能,这七项技能是百年师范留下来的优秀传统,在学校升格后已演变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另外,学校还与济南市11个区县教体局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和资源优势,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合作方的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项目。同时,以附属幼儿园为基础,成立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通过校地融合、园校融合的方式,建立起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创造了许多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有的甚至还是全国“首创”及“唯一”。
现如今,学校专业总数达到21个,含9个师范类专业和12个非师范类专业,其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师教育专业群和早期教育专业群被立项为省级品牌专业群。2019年,学校首次实现全国招生,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学子加入济南幼高专这个大家庭。
全面激活学生的“应用质能”专业群建设引领“全能型”人才培养
“母校的教育理念时刻引领着我,让我能够一直站在育人的最前沿。”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幼教集团总园长许文娜说。
被誉为山东幼教界“黄埔军校”的济南幼高专,多年来培养出了济南市半数以上的幼儿园老师、绝大多数幼儿园的园长和副园长。2021年7月,学前儿童保教服务教师团队更是被评为第二批“山东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优质的学前教育是“刚需”,培养优质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也是“刚需”。“幼师就业不仅要量,还要质。只有优秀的幼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幼儿。”学校教务处处长范喜庆表示。
在优秀幼师的培养上,幼高专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秘诀。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在清雅幼儿园度过了3个月的跟岗学习,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师的伟大与不易。”学校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张洪欣告诉记者,在跟岗学习中,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真的不是一句歌词这么简单。
2021年9月22日,济南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双导师“学·研·训”一体化在岗学习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正式启动,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槐树幼儿园和清雅幼儿园成为首批实践基地。
随后,济南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的80名学生,便将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幼儿园。
“学生们在幼儿园全岗位跟岗实训,不仅要观摩老师上课,保育员、后勤、保安等全部岗位都需要跟岗学习。”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刘小林告诉记者,如果只是学校单方向学生灌输,效果可能不会很好,但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必然能收获更多。
值得称道的是,济南幼高专还敏锐地在学生培养中赋予“教育的味道”,全面激活学生的“应用质能”,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弹、唱、舞、画等传统基本功,还需要练就观、保、教、玩、说的能力。“越来越多学生成长为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拿得起的‘全能型’人才。”刘小林介绍。
“国内有百年师范教育史的高校屈指可数。学校发展不能‘一劳永逸’,而是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不仅要顺势而为,还要借势而进,更要善于逆势突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校长刘海峰表示。
正因为如此,一直走在学前教育发展最前沿的济南幼高专,不断拓展育人视野。2015年,学校申报了早期教育专业,2018年,又申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并逐渐构建起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学前儿童保教服务专业群。
为打造“善保教”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摇篮,学校依据系统推进0—6岁儿童教育与保育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方向,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分为养、保、教、医四个重点,将学生的职业方向确立为幼儿教师、早教教师、保育员、育婴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五个方向。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打破三个专业的学科界限,开发了托幼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并基于‘观、保、教、玩、说、弹、唱、舞、画’九项教师基本功,建立了‘1+T+X’证书与学分互认制度,实现课、赛、证融通。”范喜庆告诉记者,现如今,学校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区域托幼一体化支撑力度变强,为学生成长为“未来好老师”集聚了充足动能,“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6%以上。”红色沃土滋养师者初心立德树人风景这边独好
2022年6月,全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公布,济南幼高专榜上有名。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母校,济南幼高专始终坚持以弘扬尽美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凝练出以“责任、奉献、尽美、励新”为内涵的尽美精神,构建了环境、科研、育人、文化、荣誉、队伍和组织七大体系,搭建起“会、院、馆、场、网、课、戏、剧”八大传承平台。
“每次听到参观者在党旗前誓言,我都会感到非常振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学生刘舒婷担任尽美精神讲解员最大的感受。
2016年7月王尽美展馆建成开馆以来,每年学校都会培养100名左右尽美精神讲解员。讲解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新一代青年传承尽美精神的热情和坚毅,并让尽美精神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学校王尽美思政学院是省内第一个以英烈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校王尽美展馆、校史馆和尽美广场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校的红色文化内涵愈加丰富。学校编写了《尽善尽美尽年华》校本教材,建设了王尽美革命事迹主题网站,将传承尽美精神作为“青马工程”学员培训必修内容,把参观王尽美展馆和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已有上万名学生在王尽美展馆和校史馆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265个班集体被评为尽美班和尽美支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2021年6月4日,济南幼高专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音乐剧《尽善尽美》迎来首演。当剧中王尽美的扮演者满怀深情地唱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时,整个剧场的气氛涌上了高潮。
“革命先辈为国家前途与命运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学校学生杨涵宇告诉记者。
在校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让思政课教师袁雨田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在讲王尽美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章节时,班里很多学生都眼含泪花,甚至泪流满面;第二件是将要学完这门课时,很多学生主动提出再参观一下学校的王尽美纪念馆。作为新生入学时,他们已经参观过,但这次学生们都自觉穿戴肃穆,并戴好党员徽章、团员徽章。参观结束,全体学生向王尽美烈士的塑像深深鞠了一躬。
“我想,这就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是对赓续红色血脉的最好注释。”袁雨田说。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弘扬以王尽美为代表的省立一师先烈们的红色基因,担当立德树人使命,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王尽美思政教育学院院长王蕾介绍,学校每年举办王尽美精神学术研讨会,深度凝练尽美精神,现已完成《王尽美遗著与研究文集》等研究成果9项,网上课程资源100多个,实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我们要通过红色教育和师范教育这两条线,在红色文化沃土上滋养师者初心。”
“双主体”育人迈入“深水区”“人才强校”激活学校发展内驱力
2020年10月23日,济南幼高专慧科信息商务产业学院揭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双主体”育人探索迈入“深水区”。
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济南幼高专选择的是从“理念”破局,深化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专业达到9个。
作为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主体的特色院校,在做优做强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济南幼高专以支撑区域基础教育优化提升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先后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育联盟、幼教集团、产业学院,实施产教双场协同育人,并按照一体化师资培养理念,构建了“一核双场五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成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3个省级专业群,不仅为高质量托幼复合型师资培养提供了系统化建设方案,更为师范类专科院校破解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2020年,学校争取到全省师范类专业唯一一个“专本贯通”联合培养项目;共立项省级以上项目4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师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86篇,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项7个;共编著教材60多部,出版专著11部……短短几年时间,幼高专便形成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建设双赢的新格局,这背后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强力支撑。
“何谓大学?有大师之谓也。学校只有加快培养教师特别是名师,才可能实现学校弯道超车,后来者居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海平告诉记者,学校合并组建后,教职工队伍的融合及成长成为办好学校的关键。
为了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重大项目工作室和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在济南幼高专应运而生,学校分两批规划了1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领衔”“名师+团队”等组织模式,开展重大教学科研攻关和名师后备人才培养,并成功孵化出5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技能传承工作室。学校还专门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工作室导师团队,进校为工作室成员“辅导”,引领教师更新理念、提升职业素养。截至目前,学校已引进博士18人,教职工中在读博士也达到23人,先后有38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此外,还有2人入选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8人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
“只有让老师们找准‘最近发展区’、选准‘最合适岗位’,才能真正激发出‘人才红利’,才能实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的发展目标,这也将成为新时期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李海平告诉记者,以学校办学120周年为契机,学校将重拾创业热情,向着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民满意教育奋力前行,为学校“创优升本”积累资本,为学生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未来人才储备力量。
(本报记者史春勇范开云 通讯员呼庆伟)
编辑:鞠月芹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