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六安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总结工作的通知》(皖教秘督〔2021〕18号 )要求,现将近几年来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称“皖西”,辖3个区4个县,以及国家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截止2020年底,全市有初中288所(初中107所、九年一贯制181所),小学493所(不计校数的教学点474个),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初中180991人,小学322915人,特殊教育1490人。教职工:初中15583人(专任教师13477人),小学20373人(专任教师19881人),特殊教育158人(专任教师14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9.44%。

  2017年,我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 。各地在通过国家基本均衡验收后,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查遗补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在补齐硬件短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管理和质量,更加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校内涵发展。按照国家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办法的新标准、新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持续提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向更加均衡、更有质量的方向迈进。按照省定规划,舒城县将在2022年率先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其余县区在2023-2030年期间接受验收。目前舒城县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落实政府职责,强化政策保障机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政府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各部门齐抓共管,狠抓落实。一是明确政府职责。进一步明确市、县政府发展义务教育法定的主体责任,分解部门职责,确保在财政投入、规划用地、人员编制等方面优先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六安市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关于控制和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分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人大、市政协对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开展多次调研,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总投入312.98亿元,占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3.38%,年均增长达9.35%,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85.6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8.9%,年均增长达8.45%。“十三五”期间,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在经费分配上偏向农村、偏远地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达253.9亿元,年均增长达6.82%,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37.78亿元,年均增长达6.42%。三是加强督导推动。市督导办注重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指导县区对照优质均衡评估指标进行调查摸底,制定规划,找出短板,对标整改。坚持以评促建,强化结果运用,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对关键性指标下滑的县(区)予以通报,实行约谈政府负责人制度,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二)坚持“立德为先”,落实“五育并举”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地各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中小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分层、分级进行了思政课教学研讨、展示、交流,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三是坚持“五育并举”。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生动事例,组建报告团深入学校开展宣讲,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怀,引导青少年自觉增强制度自信。推动“传统体育进校园”,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等体育活动。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指导全市中小学校成立了校园合唱团、舞蹈队、剧团、诗社等艺术社团组织3000余个。2020年皋城中学参演的歌舞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入选国家教育部展示活动,在中央媒体播出。2020年全市开展“学雷锋宣传月”、雷锋故事宣讲、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2万次,评选市级“校园雷锋” 82 名;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社区清洁服务等集体劳动,仅城区44所中小学校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参与家庭劳动1.5万余人次。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农村留点,乡镇做强,城区扩优”的思路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撤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306所,通过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完成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346个4600余个,改造面积373.56万平方米,建设投资达29.68亿元。全市70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和2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达标率100%。暖冬计划累计投入约1.58亿元,义务教育段1100余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开水供应,约1.28万个教室、1.44万个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为27.5万名学生发放了保暖用品,实现了义务段全覆盖的目标,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等指标同比“十二五”有明显提升。二是加快城区公办学校建设。在六安城区有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了《六安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10—2030年)》,2019、2020两年建设18所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合作共建办学等模式,皋城中学、轻工中学、皖西中学初中部和裕安区十二中、凤凰桥学校、高皇学校等校秋学期顺利实行合作办学,通过扩大容量,增加供给,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带动作用,有效缓解城区入学压力。

  (四)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全市累计拨付各类资助资金约1.6亿元,资助学生10.12万人次,并为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的438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专项资助金274.9万元;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7658笔,共计6560万元;拨付“义保”资金6.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65%,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在霍邱县等五个试点县区944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5.2万名农村学生吃上了营养安全的“热餐”,“互联网+视频厨房”在所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实现全覆盖。对控辍保学重点追踪对象实行“一月一核”“一账一单”管理,全年累计核查六轮共12.7万人次,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义务教育段失学辍学率为零。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投入3.956亿元,完成了773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工作,提前两年完成省规划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学业评价系统。全市102处闲置校舍和2020年新增的31所闲置校舍全部处置到位。继续保障和优待军人、烈士、应急消防救援人员以及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入学。畅通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渠道,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儿童少年“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群体的关爱。通过规范管理、动态监测等措施,有效控流保辍。截至上学年度,全市初中和小学均无学生辍学;完善特殊群体关爱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和部分幼儿园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近30万农村留守儿童实现了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在全省率先实施特教送教上门服务,全年累计“送教上门”1200余次,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94%。

  (五)坚持德能并举,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一是加大培养补充力度。2020年招聘到岗公办教师1155人,招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558名,岗位设置注重向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和音美体、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倾斜,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得到优化。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2020年开展“学、亮、比、树”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年活动和“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作师德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安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负面清单》等文件,全年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明察暗访163次,受理举报投诉18件,处理25人。三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2020年评选表彰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79名,举办教师先进事迹线上宣讲活动;选派了18名优秀教师援疆支教,推选特岗教师刘满婷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与全国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活动,乡村教师夏雪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援藏教师张明全被评为全省“教书育人楷模”,并在教师节期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四是保障教师待遇。落实教师教龄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等各类津补贴和一次性工作奖励,2020年完成教师周转宿舍项目6个。五是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近几年实践,出台了许多的配套政策,并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促进了教师流动。金寨县推进中小学教师管理人权、事权、财权“三权”统一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城乡、校际之间差距虽然缩小但发展仍不平衡;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学校专项经费短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发展滞后,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存在不足;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一步,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打算如下:一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市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工作任务,不断推动在区域内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薄弱领域倾斜,重点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同时,着力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控制城区和县镇大班额和大校额问题。加强对民办学校扶持管理。把民办中小学发展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规划,构建常态化的指导、帮扶与监管体系。二是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督促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学校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之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大力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办学模式。继续探索校际间合作共建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新办学模式,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促进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大紧缺学科教师配置,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继续推行并完善县管校聘制度,打破城乡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加大向农村教师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职称评聘,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五是强化督导考核。市督导机构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有力督促县区切实履行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职责,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