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汇总!必须收藏!

  原标题: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汇总!必须收藏!

  获取更多中考政策 、 学习 资料 、 方法等,每天与您相约!

  今天 颜老师 给大家整理了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汇总!必须收藏!

  颜老师已为大家备好电子打印版, 文末附电子打印版免费领取方式,想要获取电子打印版请拉到文末。

  0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1课时 悄悄变化的我

  1. 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3.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4. 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 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6. 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7.如何正确对待正常的生理变化?

  (1) 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2)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3)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8.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 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 可 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 可以通过培养兴 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 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第2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思想使我们强大。

  2. 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 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4. 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5. 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6. 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7. 如何理解思维的独立?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8.思维的批判性有什么表现?

  (1)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3)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4)敢于向权威挑战。

  9. 思维的批判性有什么作用?

  (1) 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 能调动我们的经验;

  (3) 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

  (4) 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10.如何进行批判?

  (1) 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的能力;

  (2) 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11. 社会实践有什么意义?

  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第1课时 男生女生

  1.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2.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

  3.男生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欣赏对方的优势, 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4.不同性别的个体虽然有差别,但是我们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也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

  5.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有什么作用?

  (1)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 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

  (2)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

  6.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7.男生女生应如何相处?

  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2课时 青春萌动

  1.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2.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3.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4.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5.与异性相处有什么意义?

  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6.如何与异性交往?

  与异性交往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7.如何正确对待异性情感?

  对待异性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8.如何正确理解爱情?

  (1) 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的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

  (2) 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3) 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 和自律。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1课时 青春飞扬

  1.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3.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4.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隋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5.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6.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现?

  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

  7.自信有什么作用?

  自信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8.自强有哪些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9.如何做到自强?

  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4.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5.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6.如何提高辨别“耻”能力?

  (1)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2)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3)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7.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8.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9.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0.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11.好的榜样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1课时 青春的情绪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

  2.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3.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加快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情绪也发生着变化,表现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4.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5.情绪有什么作用?

  (1) 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2) 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6.如何正确对待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1) 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2) 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第2课时 情绪的管理

  1.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2. 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3.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4. 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5. 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6.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

  (1) 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 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 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7.如何合理地调节情绪?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第1课时 我们的情感世界

  1. 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 与情绪一样,我们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其中,有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有高级情感,如道德感。有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有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也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3. 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4. 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5. 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

  6. 情感与情绪有什么联系?

  (1) 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2) 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7. 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区别?

  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8.情感有什么作用?

  (1)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2)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3) 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4)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第2课时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1. 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 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

  3. 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o

  4. 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5. 如何获得美好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 好的情感。

  6.体验负面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1) 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

  (2) 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3)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7. 为什么要传递美好情感?

  (1)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2)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 “我”和“我们”

  第1课时 集体生活邀请我

  1.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 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 荣誉感   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 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3.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4.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5.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6.怎样认识集体的力量?

  ⑴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⑵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⑶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2课时 集体生活成就我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2.在集体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3.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4.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5.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6.为什么集体生活可以成就我?

  ⑴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⑵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我们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⑶在集体交往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⑷在集体中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⑸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1课时 单音与和声

  1.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2.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3.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4.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5.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6.如何让和声更美?

  ⑴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⑵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修改、完善。

  ⑶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⑷坚持集体主义,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⑷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⑸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 体利益的事情。

  第2课时 节奏与旋律

  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3.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5.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6.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7.如何正确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小团队主义?

  ⑴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⑵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 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⑶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1课时 憧憬美好集体

  1.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3.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4.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5.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6.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

  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哪些特征?

  ⑴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 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⑵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⑶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 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⑷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

  第2课时 我与集体共成长

  1.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3.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 护。

  4.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5.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这些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6.我们怎样才能与集体共成长?

  ⑴在共建中尽责:①我们要确立共同愿景、共同目标。②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 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③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⑵在担当中成长:①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②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③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④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⑤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 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这些是我们走 向社会的“必修课”。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5.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7.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

  ⑴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⑵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⑶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6.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7.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

  1.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4.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 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6.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7.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社会环境还比较复杂,还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5.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6.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7.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⑴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⑵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0 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刺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特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9.我国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市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也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31.比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简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重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0 3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1.当今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经济全球化有什么表现、意义。

  (1)表现: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意义: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3.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但无论怎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4.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1) 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与情感。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

  (2) 文化的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差异性?

  (1) 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2) 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6.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7.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多极化?

  (1)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2)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8.如何看待调整中的国际关系?

  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尽管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各类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考验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整个世界复杂多变。我国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 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作着不懈的努力。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威胁和平的因素?

  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3.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是什么?为什么?

  (1) 共同课题: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 原因: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②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4.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1)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例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2)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5.为什么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 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6.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这一理念被写入多个联合国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7.怎样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8.我们应怎样关心共同命运?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2)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能够让我们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3)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4)关心人类命运,不仅要有关注国际事务的意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相应的能力。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怎样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参与了哪些领域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动?

  中国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极采取行动。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 保护、各种灾害 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面对国情国家应该怎么做?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体现了怎样的智慧和担当?

  (1)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 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5.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6.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具体有哪些方面?

  (1)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2)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国际新秩序、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局面发展。

  (4)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7.什么是文明?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1)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

  8.中华文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1.中国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1)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

  (3)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2.我们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有哪些?

  (1)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2)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3)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

  3.我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4.为什么要积极谋求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怎样才能促进发展?

  (1)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正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3)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正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 权 ,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正积极表达、多方参与 ,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 。

  7.怎样坚持合作共赢?

  (1)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2)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1.我们在多样的世界中学会了什么?

  (1)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

  (2)我们学会关爱,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3)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 智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