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习惯培养更重要

    本报记者 田小艳

  这个暑假过后,又有一批适龄儿童要开始小学生活。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催生出新一批焦虑家长:没有上过学前班,上小学会不会很吃力?万一上小学跟不上会不会影响孩子自信心?该不该给孩子报一个幼小衔接班?……妈妈们的各种焦虑和担忧接踵而来。

  面对一个个问题,家长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些家长一边不遗余力地投入金钱和精力报班,一边抱怨这种“内卷”现象。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资深小学教师,为家长答疑解惑,以抚平家长的焦虑,让家长陪伴孩子安心迎接小学的到来。

  好的学习习惯比短期输入知识更重要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他们人生经历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时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而小学阶段则以课堂学习为主,孩子需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来适应小学生活。好的习惯是小学生活的开端。

  王丽明老师从教多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幼升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给孩子短期内输入知识要有效得多。”据她观察,很多在小学入学前就提前接触了一年级知识的孩子,体现在成绩上的优势不会超过一年。相反,由于提早学会了某些知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失去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容易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反而影响了学习。“小学的知识难度都是根据这个年龄段90%以上孩子能接受的水平来设置的,所以幼儿家长不用心急,拔苗助长反而可能事倍功半。”王丽明说。

  王丽明建议,在幼升小的这个暑假,家长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上。例如,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从小播下阅读的种子将会是个更好的开端,有阅读习惯会让进入小学以后的认字、识字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一开始孩子阅读的专注力不好,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加长每次阅读的时间,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到变化。对于写字,幼儿园的孩子一般执笔力量不够,要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要练习写字,如果孩子愿意写,要更多地注重孩子正确规范的执笔姿势,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强迫,以免毁掉孩子对写字的期待,反而弄巧成拙;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很不一样,小学的课堂时间长,这就要求孩子们要更专注,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暑假逐渐延长孩子干某一件事的时间,例如画画、阅读等,逐步提升孩子专注力。

  正面引导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幼儿园里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幼小衔接,已任教十余年的王渤老师颇有经验。

  她建议,从正面入手给孩子讲讲小学的特点,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聊一聊与小学校园、小学生有关的事情,比如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做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中,多给孩子赞扬和认可,让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很整洁哦,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长大的自豪。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即将入读学校的资料,学校的历史和特色,利用周末或是散步的时间,带孩子到小学附近转一转,看看小学的大门、教学楼、操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学校宣传栏里对学校的介绍及获得的荣誉、各种活动剪影、小学生的各类作品等,让孩子对成为一名小学生有所期待。

  做好角色转变 避免将焦虑传给孩子

  家长出现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孩子心理,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王丽明老师建议作为准小学生家长,应平稳心态,将孩子入小学作为成长的必然阶段,放松心情淡定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一起迎接入学,避免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孩子,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

  另外,不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能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这样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对新的挑战。正视孩子的成长,摆正自己的心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助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