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小口罩”防疫“大难题”

  求解“小口罩”防疫“大难题”

  生产技术有门槛 本土企业品牌建设待加强

  □ 本报记者 岳 倩

  目前,各地正处在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口罩作为重要物资,是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武器,是保证群众健康的盾牌,也是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坚强保障。保障口罩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至关重要。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和口罩价格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和口罩价格专项检查,净化市场,并启动了“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造质量要求高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主要分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劳保口罩和日常防护口罩三大类,而用于防疫的只能是医用口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医用口罩生产,需具备一定的洁净车间,并拥有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但是在一些被曝光的案例中,生产方不仅生产环境和过程卫生要求难以保障,而且缺少必要的消毒灭菌环节。

  

  刘昌松 摄

  口罩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虽然制造工艺简单,但质量要求却很高。据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钱辉介绍,一般医用口罩有3层,其中中间层最为关键。“中间一层是熔喷无纺布,可以有效隔离病菌,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层的成本是最高的”。很多伪劣口罩就是在熔喷布上做文章,有些甚至是用普通棉布代替,基本没有防病菌的作用。

  根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口罩等用品的生产环境和过程的卫生要求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应严格分开堆放并设明显标志。进入生产区要换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触裸装产品的人员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双手或戴手套;生产区前应相应设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和缓冲区。”

  依法监管强化服务

  因为供需缺口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经营者趁机哄抬价格、销售假冒伪劣口罩进行非法牟利的现象。根据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对疫情防控中维护市场秩序有关情况的介绍,在近期12315举报平台收到的举报中,有45%是反映口罩乱涨价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收到的价格反映问题中,约77%也是口罩乱涨价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被查处并曝光的各类假冒伪劣口罩类型五花八门,达十几种之多,包括“早产”口罩、过期口罩、假冒进口口罩、“三无”口罩、二手口罩、翻新口罩等。这些口罩粗制滥造,不仅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可能造还会造成二次交叉感染,成为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

  针对口罩质量安全问题和价格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采取多项措施强化监管:组织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要求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口罩生产企业实施抽查;开展口罩价格专项检查,坚决刹住口罩涨价风。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做好协调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对符合生产条件和转产条件的企业,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帮助他们尽快开工生产。对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同时,组织技术专家赴企业开展质量帮扶,确保口罩产品质量。

  不少企业也积极响应市场监管部门号召,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的企业第一时间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疫情防控期间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阿里平台治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阿里等电商平台积极拦截、删除可疑问题口罩信息,对严重违规店铺进行永久清退,情节严重的移送执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国产品牌知名度不高

  消费者每天刷口罩售卖的信息,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品牌需求。根据一商家数据产品平台的统计,1月21日~27日,某知名电商平台上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别是:3M、稳健和霍尼韦尔。除了稳健,其余都是国外品牌,这与我国口罩年产量占全球约50%的份额不相符。

  究其原因,与口罩行业进入门槛低、工厂小而多、以代工生产为主等有关。在国内民用口罩市场,国产品牌与3M等国外品牌基本上是同步发展,两者在技术上差距不大,但在品牌上却相差甚远。这一方面与国产品牌口罩生产商很多是从传统劳保行业转行而来,品牌知名度、认知度本就不高有关;另一方面,在品牌营销方面,3M等国外品牌通过每年的大力推广,牢牢占据了药店、超市、电商等渠道。而国内口罩生产企业走的多是商店小批发、小代理渠道。另外,也与民用口罩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但又呈井喷式发展,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关。在国外品牌大力宣扬产品的高质量和高科技用材时,一些国产品牌却不时曝出质量不合格问题。2016年年底,我国才出台了第一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对产品的防护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提出要求,以规范行业发展。

  新冠疫情暴发时期,口罩供应紧缺,这对国产口罩品牌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面对人们对口罩的海量需求,仅靠几个国外品牌是不够的。尽管搜索量最多的是国外品牌,但各大平台显示销量更多的还是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应该抓住机会,夯实发展实力,树立好口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分析认为,未依法取得许可或办理备案,在网上擅自销售医用口罩等医疗器械,或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销售假冒伪劣、“三无”医用口罩等疫情防护物品或哄抬物价等行为,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他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在未取得经营资质或无法提供经营主体信息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购买医用口罩等疫情防护物品。

  消费者购买口罩后,应妥善保存消费记录和凭证。消费者要主动参与消费监督,对部分经营者恶意囤积、虚假宣传、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拒不履责等不法行为,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如发现上述不法行为,可以通过拨打12315,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

  质量期待

  目前,市场上口罩种类尚不够丰富。由于我国缺失儿童口罩标准,企业无法依标生产,导致市场上无儿童专用口罩。儿童们要做好个人防护,只能用成人口罩将就。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保证口罩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

  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意识,在技术研发上持续下功夫,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高质量的口罩。企业要增强品牌意识,坚持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声誉和口碑。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借鉴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创新产品营销,开辟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

  市场监管部门应立足职能,加强对口罩生产经营的监督抽查,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要组织市场监管系统内有关质量、检验检测等科研机构对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帮扶,促进口罩产业质量全面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