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只要做到5点,最难的是最后一点

  一、课改后语文课乱象

  这几年,我们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广州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学校都分批派老师外出学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每次外派的教师完成培训回校,每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要我们老师“照葫芦画瓢”,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流程去做。领导一会要求这样教,一会又要那样教,老师无所适从,学生也很迷茫。

  活动中学生纷纷上去展示有的领导认为课改就是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以前传统的教法统统不要,说老师不能讲太多,硬性规定一节课不能超过十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

  于是,语文课堂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要么就是教师开头几分钟讲几句,剩下的时间全部让学生做练习,课堂静悄悄;要么就是绞尽脑汁搞活动,学生吵吵闹闹像菜市场,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改后的课堂感觉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一节课热热闹闹,课堂气氛很活跃,纯粹是玩。有的把完整的内容肢解得七零八落,有的上成了练习课。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这也不知道,那也没掌握,总感觉少了“语文味”。

  二、什么是“语文味”

  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有的人认为语文课随便讲讲就行,好像谁都可以上,其实要上好语文课并非易事。

  每个科目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上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没有吸引力,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算不上真正的语文课。

  学生静静地做练习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简单地说,就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三、怎样上课才有“语文味”

  怎样上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

  “语文”就是语言跟文字相结合。语文课不管怎么改革,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方式。要想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听、说、读、写一定要贯穿其中。

  学生在认真阅读1、会听。

  通过“听”来培养学生辨别语音,理解语意的能力。学生要听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什么,怎么去做。在听的过程要善于抓住别人说话的中心和关键句,理解所听内容的意思。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特别注意跟自己想法不一样的。老师反复强调、带有结论性和启发性的话也要注意听。

  老师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要大力表扬;一些偏激的负能量的话要及时引导和教育,不要全盘否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展示个性的机会。

  学生在认真听同学朗读2、能说。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不要说太多,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通过“说”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让学生说时要提醒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要语言通顺,不能词不达意或者产生歧义让人误会。说的时候要说得清楚具体,让对方明白,还要说的完整,不能说一半留一半。说话还要注意口头语和书面语,用词在准确的基础上生动形象就更好了。

  学生分小组热烈讨论交流3、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有人说,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

  “读”在语文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可以分为默读、朗读和诵读。默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

  朗读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更好的理解阅读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一些经典的文章、片段或者要求背诵的内容则多采用诵读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运用一种读书方式,要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交替运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早读课站着朗读4、善写。

  在听、说、读、写中,“写”是最重要的,考试主要通过“写”来表达,作文在卷面分中占分比例最高,多达四五十分,差不多占一半,由此可见“写”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写字,学生看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里的“写”不是作文写作,而是在阅读中引进表达的因素,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得完整和具体。在课堂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都可以写,如写字词、拼音、写一句话、概括一段意思、旁批、勾画圈点等,可以灵活运用。

  “写”可以加深记忆,防止在口头相传时关键信息的流失,巩固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提高。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5、“语文味”离不开教师的人格底蕴

  要想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去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之外,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

  现在有的教师缺少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上课离不开教案,照本宣科,在教学中缺少把课文内容串起来的基本功,缺少立足文本升发思考的亲切感和吸引力,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优良习惯的自觉性。

  老师关心学生,个别辅导语文课要想有“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比较丰富的百科杂学知识,见多识广,国家大事,个人见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百科杂学知识,可以打通课内与课外,在师生互动中,让“语文味”更加浓厚。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多样的个性气质,演绎不同风格的语文之美。成功的语文课背后都有教师的人格底蕴,这种人格底蕴是以人生理想,教育情怀深厚为基础的,有了它,才会有“语文味”,有了它,语文课才有“魂”。

  ¥82021版学霸文言文阅读训练初中语文文言文全解一本通人教版 淘宝月销量616¥27.8¥39.8购买已下架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