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阅读理解无疑相当于考试中的拦路虎,令同学们头痛不已。如果掌握了合理的方法,它也可以成为增分项。下边将从解题步骤、重点题型及解题技巧、实战演练几个方面来讲解一下。

  【解题步骤】

  1.快速阅读文章,关注文章标题,首尾段与每段首句。做到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2.读后边题目,抓关键词,明确要求。

  3.带着问题仔细读文章,明确思路,认真写下答案。

  4.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检查答案。

  【重点题型及解题技巧】

  基础题

  1、写标点。

  2、词语类:根据拼音写词语、选择词语、写出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照样子写词语(一般写有规律的词语)、标点、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

  3、常识类:文章题材与作者、作者的其他作品。

  4、句子类:

  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案一般在文章中,认真阅读即能解答)也有判断句型或者画出比喻句或拟人句等特殊句式,考察相应的题目。

  这一类题目都很简答,平时注意多积累就能做好。

  附: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某物、某人)……的特点。

  2、拟人:给某物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态,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 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等,情感更加强烈。

  4. 夸张: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引起读者的想象。

  5. 反问:加强语气,引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6、反复:一咏三叹,增强情感。或加深读者印象。

  理解题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找中心句概括。有些文章中心句出现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在中间,运用中心句进行概括会很容易。

  2、根据事情发展六要素概括。叙述类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结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串联小标题概括。很多文章有许多个部分,几个部分单独成立,各个之间又有联系,这样就可以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然后把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来,文章的内容就出来了。

  这类题目也不难,不要遗漏关键信息,比如主语。组织语言要通顺,不要忘记加标点。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用上边介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用公式组织答案:

  本文通过……,表达了……情感。或赞扬了……精神。或告诉我们……道理。

  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某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这种题多出现在说明文中,比如:估计、大约、好像、经常等。遇到它们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再解释词语的意思,表示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他文体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的意思,表明该词语的好处。

  四、理解句子的含义

  1、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附: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用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作者理解。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某事物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通过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2、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1) 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2)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 在文章结尾:深化主题、点明主旨、照应开头/题目等。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叙述

  议论

  表达方式 说明

  抒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主题。

  描写 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衣着等。

  4、某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附: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读句子,具体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画出文中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有何好处。

  静态描写是指人或景物静止中的状态。勾勒的特征细致、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动态描写是指人或景物运动中的状态。注意句子中的动词。动态描写能够增添生机与活力。

  发散思维题

  一、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的诗句、爱国的诗句、珍惜时间的诗句、谚语、歇后语、名言。

  解题思路:这种题目平时多注意积累。

  二、读了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教育。

  或这个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解题思路:这样的题目一定不要脱离文章,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三、你喜欢文章中的谁?为什么?

  你对文章中的谁有何评价?

  解题思路:先思考这个人身上有什么品质,然后想想他、她对自己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想象,把某个情节写具体。

  解题思路:想象场景,通过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把情节写具体。

  总之,发散思维题比较灵活,只要切合题意,就能得分。

  

  【实战演练】

  品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此时的我家,好不热闹……

  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那散发着淡淡木香的古铜色圆桌旁,碧螺春茶叶和木鱼石茶具整齐地放置于圖桌中央。我小心翼翼地拈上几茶叶分别放入三只杯中,提起茶壶,金龙点头似的往杯中注入热气腾腾的开水,然后双手捧住茶杯敬献给爸爸妈妈。

  我低头细看自己的杯中,觉得甚是奇妙;茶叶在水中不停地旋转,好似开出了一朵朵翠绿的飞花,不一会儿,原先蜷曲着的茶叶经水浸泡变得圆润起来。不觉间,那滚烫透明的开水变成了一汪翠绿的茶汤了。茶香浓郁,缭绕在客厅上空,令人陶醉,凝望着清醇的碧螺春茶,爸爸坐不住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看出这茶水中的奥妙了吗?”我疑惑地摇了摇头。爸爸又说:“茶水虽纯正甘甜,但不可忘却茶叶的功劳啊!茶叶春日生长,为地球增添了点点新绿,它能奉献;采摘过后,焙茶手将它倒入大锅中翻炒,它为了我们品茗,不長滚烫,它十分勇敢;茶叶入水,渲染茶香,使人喝过茶水后仍回味无穷,它会教人哲理;喝完茶水,茶叶被倒掉,它不求功名……细细品来,茶叶是真君子啊!”

  说完,爸爸抿了一口茶,没想到,爸爸从司空见惯的茶水中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细想之间,我心中明白爸爸要我像茶叶一样做人。一时间,客厅里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我也轻轻抿上一口,顿感清新爽口,茶水入肚,口中仍甜津津的。爸爸微笑着问道;“你觉得入口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当然是甜了!”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爸爸摇了摇头,说:“不对,那是茶水入肚后的感觉,入口后的第一感觉应该是苦。”

  “苦,对,好像有点苦。”我应声答道。

  “苦是什么感觉呢?"爸爸又问我,我思考了一会答道:“苦似乎是一种幸福。因为,只有在体验了涩涩的苦之后,才会感觉到浓浓的甜。品过茶后,我就有一种被清香和甜蜜包围的感觉,一种苦尽甘来的滋味!”

  “对,就是这种感觉。品茶的艺术就在于品出淡淡的香、暖暖的甜,那种苦过之后的清新和畅快。这正如你们现在五年级的生活一样,尽管学习压力很大,很辛苦,但只有经历过苦,你们才会品尝到成功的幸福和甜蜜。”

  听着爸爸的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品茶与品味人生,两者何等相似!父亲的话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语重心长:

  司空见惯:

  2.短文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茶叶是真君子”,是因为茶叶具有( )、( )、( )( )的品性。

  3.这篇短文是按照( )茶、( )茶、( )茶的顺序来叙述的。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父亲的一番饱含哲理的话,让“我”懂得了( )

  4.读完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

  解题思路:

  1、解释词语,属于基础题,根据平时的积累或联系上下文就能知道。

  2、属于基础题。题目问茶叶的品性,可以从父亲的话中寻答案,锁定第四自然段,就能找出。

  3、属于理解题。叙述顺序根据文章总结概括,列小标题。后边理解句子的部分,要结合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

  4、属于发散思维题,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就可以。

  答案:

  1.言辞诚恳,情谊深长。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2.乐于奉献 十分勇敢 教人哲理 不求功名

  3.看 品 悟

  品茶和品味人生一样,只有经历过苦,才会品尝到成功的幸福和甜蜜。

  4.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