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本文分享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供各位老师学习借鉴。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全英文)

  授课对象:环境专业大一新生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简介:《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了解环境专业发展脉络、知识体系的窗口课程。本门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环境污染种类以及主要污染物;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趋势,新思路、新理念与新方法。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家国情怀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以及批判性思维;本课程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PPT汇报,小论文写作,课程辩论等课堂活动。针对身边环境问题以及其他环境热点为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认知能力,提高学生投身于环保事业,服务国家的个人情怀。同时培养学习对复杂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其次,通过小组活动全英文书面表达以及口语汇报,培养学生专业英文的表达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课程作为威海校区首门获得校级思政示范课。

  2020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李新洋,教学团队成员:姚宏、蔡伟伟、贾方旭、吴欢欢

  案例简介: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国际化环保专业人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全英文)》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点,以树立价值观+建立方法论的方法为导向,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的学生自发专题汇报和基于环境话题的讨论/辩论会两个案例为举措,来实现环境专业本科生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以及创新思维的综合提升和协同强化。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1. 确定课程思政的核心元素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话中还强调“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图1 课程思政设计与分析图

  此外,环境保护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环境保护意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才培养重要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响应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与精神,结合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建设美丽重要的重大目标,环境保护专业本科教育是发扬上述精神,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阵地。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素养,人类核心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对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环境教育思政建设的核心点之一,更是环保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2.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在重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点基础上的具体实施方法。核心点是目标,方法论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渔”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自我独立。针对本课程而言,其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能力是:1)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2)表达能力:全英文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3.确定思政建设的教学方法

  (1)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课堂讲授 (28学时)+专题汇报(2学时)+ 小组讨论(2学时),其中课上部分包括:课堂教授,专题汇报、小组讨论;课堂讲授部分通过视频、实际案例或者实物展示等加深学生的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环境保护国内外的最新动态;除了课上讲授以外,本课程还专门设置专题汇报、小组讨论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锻炼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机会。

  (2)课后部分:主要包括PPT汇报准备与科技论文写作。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由组队,查阅资料汇总并积极参加的队内讨论等,锻炼自己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表达以及科技英语写作的能力。

  4.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

  (1)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树立价值观与建立方法论相互协同。

  本课程以国际-国内-身边各个角度的环保事件为案例,启发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环境,愿意投身环保事业的热忱之心;重要地,本课程通过PPT汇报+辩论会+专业论文写作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性思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2)在保证思政建设的新鲜度和长效性上,采用课上重点讲述+课后实时引导有机结合。

  本人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仅靠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卓有成效的思政建设是课下师生之间的座谈或谈话。即便在课程结束后很长时间,老师也应该与学生保持实时联系,随时为学生解答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毕业升学的各个层面问题,达到授课一时,服务永远的目的。

  (3)在成果导向教育(OBE)层面,采用学生能力培养+思政建设高度融合。

  能力培养是OBE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关注的一点。本课程将思政内容(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方法论概念)与学生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英语口语与书面表达)相互关联,达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案例1:

  (一)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汇报案例设计

  案例1设计目的与意义:基于环保主题,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发组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通过自由组队方式,对所选择的题目进行分解、细化,确定题目讲述的逻辑框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突出创新思维的锻炼,尤其作为大一新生,强化学生在环境保护国家战略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树立环境专业学生在环保事业中的排头兵使命感。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案例1分析与反思:本案例的实施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选题-组织-制作-表达各个环节,学生全程参与。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阅读参考文献,实地调研,动手实验等诸多环节的参与,让他们自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急迫感,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锻炼他们“渔”即独立的处事与思考能力。

  图2 专题汇报设计方案与分析

  

  案例2:

  (一)基于环境话题的讨论/辩论会的教学设计

  针对某一个环保话题(通常没有绝对答案),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的方式,对论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评价标准,思考方式,目的是针对专业的环境问题,自己有能力通过自主获取资料等方式,给出科学,系统、合理的结论,锻炼系统、全面的思考能力。大多数本科新生存在根深蒂固的“标准答案”思维怪圈,遇到任何问题习惯性的去找标准答案。往往许多创新思想、理念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通过大量资料审阅,思维推演,凝练、碰撞才能产生,而且很多现实没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本案例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墙,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图3小组辩论会设计方案与分析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本案例的设计理念是:打破束缚思维的墙。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优秀环保人才,培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就是解放思想,需要提供平台和提高教学方法破除学生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全英文)》的课程特点、授课对象以及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凝练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该核心点,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的系统设计,通过价值观引导与方法论建立,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家国情怀以及独立自主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最终为培养国际化视野的环保专业人才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