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召开首届上海出版论坛·青年论坛
原标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召开首届上海出版论坛·青年论坛
为进一步做好出版学科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工作,推动融合趋势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和出版新业态创新,11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以“共建一流出版学科,培育卓越创新人才”为主题,召开首届上海出版论坛·青年论坛,出版行业人才与出版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学科与行业发展。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2022年7月24日,在中宣部和教育部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在内的全国首批5家部校共建出版学院在会上揭牌;9月24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首届上海出版论坛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首届开学典礼。这几件事都是我国宣传思想战线和出版工作、教育工作的大事、喜事,也是支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发展、全力促进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建强出版学科的深厚基础。
为抓住出版学科发展契机,更好地发挥优秀人才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首届上海出版论坛·青年论坛上,诸多出版业界精英与出版学界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谋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流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大计。为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各方深入合作打下扎实基础,也为卓越创新出版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为论坛致辞;5位来自高等院校出版学科的领导和专家依次作主旨报告;来自多家重要出版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各高校出版专业的专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和传播学院相关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院长王峰主持。
开幕式上,顾红亮以线上方式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致辞。他指出,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出版重镇,是我国最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之一,而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在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下,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人文艺术氛围尤其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重镇。华东师大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扎根上海出版业这片肥沃的土壤,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出版人才培养、出版理论研究和出版智库服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顾红亮希望,新成立的出版学院抓住出版业深刻变革的时代机遇,立足学校八大学科群的优势,通过跨学科、超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学科框架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他表示,未来也会举全校之力,支持出版学院建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为我国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卓越出版人才,为筑牢国家宣传思想阵地贡献“华东师大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致辞
彭卫国代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对青年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生产和内容提供企业之一,将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当下,积极响应中宣部的决策部署,将世纪出版集团优良的出版传统、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与综合性一流大学的优质教学、科研相结合,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的壮大发展和出版学科的创新探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彭卫国表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致力于在出版人才培养、出版科学研究、出版制度建设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搭建产业与学界交流的桥梁,推动出版学科和出版业良性互动、蓬勃发展,通过合作建优出版学科,打造出版人才高地,为出版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主持开幕式
华侨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印刷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万安伦教授就如何做好新时代中华出版文化的海外传播工作、讲好中国出版故事提出了五点建。一是要讲好中国探索出版载体的故事,让国际上知道我们对西方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跃升有着重要贡献;二是讲好出版技术对于西方文化和人类文明贡献的故事;三是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讲好汉字符号的故事,展示出汉字符号的绵延、韧性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内力;四是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讲好出版文化和出版成就的辉煌故事;五是强调要准确把握出版的内涵和外延来讲好这些故事。
万安伦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教授围绕全民阅读应该如何在“全”字上下功夫作主旨报告,具体回答了“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阅读要实现“全”,首先要做到“细”:细分读者、细分读物,关注相对小众和常被忽略的读者群,落实阅读的精细化服务,以研制精细化的书目工具为抓手,回应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让阅读能够蕴含温度和人文关怀。张久珍还指出,要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系统地理解阅读服务,阅读理论也应该融合出版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要充分认识到以阅读为中心的系统化、细分化阅读服务理论的重要性。
张久珍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指出,认识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建设中涌现的优秀出版人群体对当代出版的发展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对当代青年人也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张志强说,“讲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讲到‘鲁郭茅巴老曹’,但作家之外,他们还有另一重身份——他们都是出版家”,随后,他通过介绍“鲁郭茅巴老曹”的出版故事,带领我们深刻感悟了前辈们的出版精神。张志强还对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王云五、周振甫和范用这6位名副其实的出版名人展开了细致讲述,使出版职业的内涵得到丰富。
张志强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出版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王炎龙教授围绕出版人才培养的行动逻辑及体系构建进行发言,从三个行动逻辑和一个目标展开,提出了有深度、有思考的整体性构想。一是基于认识论的逻辑,讨论如何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二是基于实践论的逻辑,思考如何培育出版行业的适用者;三是基于方法论的逻辑来探究人才培养的内源动因,包括全流程的业态同频式培养、全产业链的校企联合培养以及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培养;四是基于目标意识来构建立体多维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思想体系、多元学科融合逻辑的技能体系和全媒体协同思维的职业创新体系。
王炎龙教授发言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出版学科建设,并将相关内容列入高质量发展保障工程。今年5所高校分别共建出版学院,共同组成了首批出版学科建设共同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教授从出版强国建设、数字化时代出版产业变革、出版学科体系和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出版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陈丹指出,要从政治引领、质量为本、融合发展、开拓创新、协同互促五个层面来促进出版学科共同体发展模式的进步。同时,陈丹就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对出版共同体建设内容的思考作了分享,并表示希望今后可以和包括华东师大出版学院在内的各方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出版学科共同体的建设。
陈丹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院长王峰教授主持
当天下午,4场圆桌论坛同步举行。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围绕“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与理论探讨”“融合趋势下出版人才培养创新”“融合趋势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融合趋势下出版新业态创新”四大议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思考。
此次论坛上,与会学者、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建言献策,对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建优建强出版学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培养更多能适应新时代出版产业转型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人文底蕴深厚、出版行业校友资源丰富、信息学科和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等综合优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领导,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推动形成出版高等教育与出版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将构建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与新模式,持续聚力发力,建设一流出版学科高地,办好建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
摄影 | 郭子颀 徐娇娇 吕亚楠
校 对:马 葵
初 审: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29位出版机构领航人说十年产业变迁和未来趋势
●2022最值得推荐的50种童书(秋季版)
●2022年女性图书细分市场新观察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