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的自觉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要利用网络自身特性,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大数据对经济、社会、教育、就业带来的影响,高校要关注学生情绪,善用在线平台,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的监控。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将教育平台、教育主体、教育质量三者统筹谋划、分类施策,不断创新“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以录播或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但线上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虚拟的网络环境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由于无法真正见面和接触,学生的自觉性成为教学效果能否达成、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碎片时代,学生受到的信息轰炸越来越频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由于线上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面对面的管控,学生很可能在在线学习时一边玩游戏一边听课,甚至更有甚者直接把课程调成静音,转而去看电影或其他网络内容。

  

  “互联网+信息碎片化”时代,大学生的自觉性对思政教学工作能否有效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正是由于自控力差的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线上教学才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此外,由于面临的网络虚拟环境越来越复杂,这给高校开展线上课程思政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网络游戏、小说、娱乐新闻层出不穷,经过包装的明星又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加入追星行列,明星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由于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孤岛效应”,减少了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削弱了师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同时,网络交流充满了各式各样不确定性,网络“人设”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越来越少,教育者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一种学问,从本质上说就是探讨如何育人的工作。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唯有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才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做好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关注学生情绪,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会感到紧张、茫然、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在做线上课程思政时,应关注学生情绪和心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和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会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勇于迎接挑战。同时,高校要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的途径,让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援助,避免因自身情绪失控而影响学习生活等。另外,高校应充分利用每门课程的思政功能,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态度的引导,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能动性,如自尊、好奇、对成功的渴望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线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动态视频、图片等资源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让教师的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在直播过程中,要多利用正面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此外,要积极利用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巧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固有认知和自驱力,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眼界、激活思想。

  

  (二)善用在线平台,加强对在线学习的过程

  监控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线上教学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师生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大部分平台还具有课程录制和回放功能,方便学生反复学习。鉴于在线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在线学习过程的监督。腾讯课堂、学习通、大学慕课等在线平台,是线上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丰富的功能,高校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功能,加强对在线课程的过程监控。比如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授课时,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将摄像头打开,让老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在教学设计上,授课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样化的手段,实现过程监控。线上授课尤其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唱独角戏,要借助丰富的课堂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抓在”课堂上。课堂互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随机抽人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在线讨论,还可以是随堂测试等。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和在互动中的表现,对“开小差”的学生予以劝说、提醒、批评和教育。为了加强必要的在线监督,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等平台,统计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将知识点设置成任务点,及时获取学生完成任务的基本情况。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政工作更应借助网络优势,努力开发各色各样的远程思政教育形式,提供操作便捷的网络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数字资源,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如今,通过网络移动端应用软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早已成为各大高校惯用的方法。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高校要利用好互联网来指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由于高校是网络发达的区域,因此其所进行的思政教育更需时刻保持鲜活。在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借助不同平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部分学生缺少对是非黑白的判断力,因此老师对国家政策、热点新闻的正确解读尤为重要。

  

  而课程思政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有责任在这纷乱的信息社会中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事热点,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思想觉悟,做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时时充电、拓宽认知,才能结合时事把知识讲透、把道理说清;才能将为人处世的道理融入课堂、让知识富于德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可以根据时事案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修炼自身品德、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时事案例的选取要侧重国内外重要事件、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相关形势变化。另外,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也值得关注。

  高校应及时分享官方消息,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最新的理论成果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相关内容时要时刻保持谨慎,避免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