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丨论双高建设,看学校发展(十)

  

  近年来,学校以切实提高行业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为目标,凝聚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质资源,搭建“产教研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发挥行业办学优势,集聚产教研优势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和酒店新业态科学研究。以拓展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为目标,打造三大社会服务品牌,为旅游、酒店、餐饮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技能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组织建设:完善全员服务的推进机制

  完善社会服务制度,出台激励措施。学校出台《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团队管理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促进社会服务与职业培训工作积极、灵活开展,保障项目绩效费用使用规范、支出合理。加大对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让教师成长为社会(企业)培训师,学会驾驭学校和社会(企业)“两个讲台”,切实提高全员社会服务能力。

  

  

  (二)资源建设:落实开门办学的服务理念

  1.开发培训课程,扩大资源供给

  面向全校教师遴选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资源库。开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学习家”系列培训“金课”,内容涵盖“食”“饮”“美”“文”“学”“游”“健”等板块,贴近学习人员生活实际,为社会学员提供“菜单式”培训课程包,满足学员个性化培训需求。

  

  

  

  

  

  

  2.加强师资培训,壮大教学团队

  培育社区教育名师、老年教育名师、职业技能培训名师,打造“烘焙名师工作室”“饮品调制名师工作室”等8个名师工作室示范团队,开展师资培育、课题研究、教学方法推广等工作,力争培养服务终身学习骨干教师100人,发挥“领头雁”作用,开展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新教师传帮带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学团队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3.开放校内场地,提高资源利用

  出台教学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指导场地使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盘活校内智慧教室、报告厅、体育馆、博物馆等教学场所和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面点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咖啡实训室、花艺室、茶艺室等特色实训场所,利用周末、寒暑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时间节点,面向社会开放校内教学和实训场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充分展示职教成果。

  

  

  

  

  

  

  (三)体系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响应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青岛市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线上+线下”“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一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技术技能成果转化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学校入选2021年度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继续教育基地。坚持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企业赞助、社区支持,共同打造“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终身教育协同服务体系,通过四方联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学分银行”试点,推动学员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

  

  

  

  

  

  

  二、促进技术技能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一)搭建融合化技术服务平台

  深耕旅游酒店业行业转型升级,立足标准制定、规划编制等需要,与青岛市文旅局建成旅游智库、旅游大数据中心,完成技术研发等项目62个,其中高端项目17个。荣获山东省文化奖1项。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酒店、景区等提供产品研发、规划编制、决策咨询等服务,社会服务到账额967万元。推动地方标准化建设,委托制定政府标准1项,改造标准化流程2项。牵头成立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命运共同体。

  

  

  

  

  (二)搭建多元化技能培训平台

  坚持平台思维,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建成社会化服务的经营实体,注册成立青岛海斯曼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鲁菜研发与推广中心、金厨鲁菜研究技能培训中心。入选全国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荣获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称号。确立“先争资质,后拉业务,再做培训”的工作思路,成功申报青岛市就业技能培训承接机构、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承接单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机构、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继续教育基地,与青岛市人社局、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内深度挖潜,对外链接资源,产生技能培训的平台效应。

  

  

  

  

  

  

  

  

  三、集聚专业群建设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集聚产教研优势资源,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

  开展“乡村旅游百村计划”“送教下乡计划”,面向乡镇、现代乡村旅游基地设立教学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用人才。承担《崂山区乡村旅游三年发展行动计划》编制,起草旅游景区、民宿、采摘园、农家乐四大板块的品质提升计划。成立50支乡村振兴师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开设乡村振兴惠民班2个,面向农业农村培训2200余人次。开展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项目5项,打造全国一流乡村振兴项目2项。“退役军人大学生乡村振兴服务队”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签约文旅部,牵头制订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服务国家标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技术研发、资源提供、志愿服务”公益研学教育模式,助力乡村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融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开展九女峰等项目规划建议、员工培训。持续开展新疆、甘肃等地教育扶贫对口帮扶,先后选派11名优秀教师服务西部地区教育扶贫对口帮扶工作。与威海荫子镇等共建村镇绿色发展学院。开展旅游产业帮扶和职业培训2000人次。

  

  

  

  

  

  

  四、打造社会培训三大品牌,提升继续教育服务能力

  (一)打造高端社会培训品牌,

  广泛开展酒店管理高端培训

  承办职教师资培训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培训35项、省级培训36项,累计为企业、学校、部队等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鉴定31万余人次。面向洲际、雅高等酒店集团旗下70家五星级酒店开展职业经理人高端培训。积极探索“17步法”“1+N+1”等一项目一策培训模式,在山东省2021年国培省培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唯一的职业院校代表,做了题为《“双高”引领“双师”培训,凸显基地品牌特色》的经验分享,引起强烈反响。

  

  

  

  

  (二)打造惠民社区教育品牌,

  服务城乡社区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社区教育项目《职业教育赋能社区居民美好生活》,入选教育部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经验在中国社区教育网、日新学习网、“网上社区教育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展示,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学校与李沧区教体局联合打造的“高校资源进社区”品牌活动荣获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社区教育实现驻地街道全覆盖,服务社区30个,累计培训6000人次。

  打造“智慧助老”老年教育品牌,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截至目前,学校“智慧助老”教育品牌已进驻8个社区和1所老年大学,学校“智慧助老”工作案例《携手高校合作助老》、教育培训项目《“智慧就医”助老年人挂号买药更方便》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和教育培训项目首批推介名单。

  

  

  

  

  

  

  

  

  (三)打造优质“互联网+”继续教育品牌,

  提升面向行业继续教育服务能力

  借助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依托学校线上课程优质资源,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提升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社区课程信息化水平,建设线上服务云平台。以在职继续教育为主,建立“互联网+继续教育”网络大学云平台,为政府、企业、社区提供定制化的“网络大学”。学校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能者为师”课程,10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5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

  

  

  

  

  / 党委宣传统战部 & Hismile品牌创意中心 /

  来源 | 继续教育学院

  文字 |?张承业?? 王艳

  审稿 |?张承业

  技术 |?郑晓川

  排版 | 林? ?婷

  责编 | 杜欣雨

  主编 | 阿?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