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榜样:记随县教书育人楷模王晓红老师
王晓红老师(左二)在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伏夜半,望晨曦。精研书工,讲学知文义。孜孜传业不倦期,经云和风,雨播云霁。”这,就是澴潭中心学校王晓红老师的真实写照。她,扎根乡村教育,倾情教坛数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她的永恒追求。
认真教学,争做好教师
作为教师,王晓红老师坚信师生之间有一条心灵之路,这条路需要用心用爱去铺就。她如一条静谧的小溪,滋润在孩子的心里。手托生命的天平,用心作犁铧,播种智慧的种子。她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努力后的甜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语文教师,她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力求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课堂上,她声情并茂的课文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春风化雨般让学生把知识印在脑海;她坚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到教学中,通过师生情感交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体验。
作为毕业班语文教师,王老师为了让学生语文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班中开展“语文竞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结合平时语文成绩,确定竞争对手,一月一总结,一月一评比,激励鞭策落后者。从此,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优等生更加拼搏进取,每个学生都变得信心百倍,不断超越自我,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对她、对她所教的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有了这种兴趣,她所任教的班级的语文中考成绩常年位于全校前列。
关爱学生,甘做体心人
作为班主任,她热爱学生,善于化生为友,关心学生悲乐,走进学生心灵。用“心”沟通学生,用“情”感化学生,用“爱”感动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体验到班级的幸福,品尝到家庭般的温暖。对学生的教育,她始终遵循宽容善导的原则,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与学生的交往,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良师”,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益友”。当学生出现过错行为或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她总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有所启发。这种理解、宽容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作为班主任,她主动关心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她认为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她善于捕捉后进生学习生活的亮点,适时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班上有个俊杰的后进生,不做作业成了他的痼疾,他自然也就成了各科老师批评的常客。也许他早已习惯了受批评,全然没有惭愧的表情,一副无所谓的神态。面对他的惯犯,王老师努力尝试改变策略,从俊杰的身上力求寻找闪光点。其实这孩子课堂上听讲专注,唯恐有所疏漏;作文优秀,语言诙谐,堪称范作。她便在班上表扬俊杰,夸他有进步的潜质,只见俊杰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慢慢地,黑板上不交作业的名单中再也没出现过俊杰的名字。
作为班主任,她用真心演绎着自己的教学生涯,用赤诚铺就着学生的成材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解他们的思想之惑。班上有个女孩叫玉琪,性格比较孤僻,课上不爱发言,课下不爱交流。王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周末家访。家访后才知道:玉琪很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父亲常年劳作,不幸染上重病。父亲看病花费了巨额费用,家里负债累累,生活非常拮据。懂事的玉琪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准备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王老师返校后立即组织动员全班师生捐款,解除了玉琪的后顾之忧。慢慢地玉琪爱笑了,爱和同学交流了,学习也更刻苦了,最后这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随县一中。
每当节假日,王老师总能收到学生的祝福和短信,与他们互道祝福于是就成了她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每每想到这些孩子,她常常感慨:教师有着他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也有着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
投身课改,勇当弄潮人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她深知“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在语文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带头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她率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研究中,在学校组织的说课大赛中,她荣获一等奖的佳绩。她还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精心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点评青年老师的公开课,帮助青年教师完善教学方法,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播种爱心,辛勤耕耘,她的守望,迎来满园花开:2014年被评为随州市语文骨干教师;2016年被选为澴潭镇人大代表;2017年她所任教的九年级语文中考取得了全市第一的佳绩;2020年、2021年两度被澴潭教育总支授予“嘉奖”;2021年被评为随县语文骨干教师;2021年再度被选为澴潭镇人大代表;2021年被选为随县政协委员。
荣誉催人奋进,追求永无止境。她始终觉得要践行从师之道。在她心里,学生永远是天使,自己永远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