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铁艳专访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导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挖掘国际学校办学特色,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与京领创新人才课题组联合多位哈佛、剑桥、牛津、北大、清华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学校百校调研”于2020年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走向成功。

  

  嘉宾介绍

  

  铁艳

  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

  铁艳校长拥有超过25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中等教育国际化双语教育学校的管理经验。同时,铁校长在国际课程在大学、高中阶段实施,中西方课程的融合,跨文化交流、中外教团队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铁校长曾主导实践了诸多国际课程与中国国家课程的融合。

  铁艳校长曾担任北京知名私立中外合作大学副校长,曾就职于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担任国际课程校长。铁校长致力于为中国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教育而成长为独立优秀的个体。

  京领:学校的办学使命和愿景是什么?您是如何理解的?

  铁艳校长:北京房山诺德安达学校的定位是: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希望在未来打造出高品质的、链接全球的教育资源,最后形成一个世界的、多元的、开放的教育生态,这也是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方向。

  

  从使命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激励学生不断成长为有爱心、同情心、充满灵感、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多元文化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有为青年。这一使命的落脚点是学生,我们是一所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校,在为未来的社会或者世界培养这样的青年。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知识会更新迭代,现在的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未来社会。对现在6、7岁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在10年、20年后走向社会时,大概会有2/3的现有岗位将不复存在,我大学毕业时的很多岗位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未来这种变化会更加迅速,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教授孩子们知识。而且回忆一下我们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以后得到了多少应用?好像并不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着眼于未来。要为孩子们的未来考虑,他们需要怎样的能力、思维,需要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社会?可能听起来有点虚空,但我们会一步一步去落地。如何做一所着眼于未来的学校?我们从课程、评价体系、学科知识内容,对孩子的培养方法等多个维度出发,进行了探索,将什么是孩子未来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融合起来培养孩子,这是我们学校的使命。

  另外,关于我们学校的愿景,我曾进行过梳理且获得了教委的肯定。我们致力于推动学校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典范,成就学生的远大未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

  这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就学校层面而言,也是我个人的教育理想,我之前在大学里面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后来到了公立学校国际部负责中等阶段的国际教育合作,然后回到基础教育阶段,进入私立学校的国际教育领域,其实核心是希望做一些事情,借助这所学校对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一点点的推动作用,不论是在课程融合方面,还是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上,其实国内的传统教育最受诟病的一点就是评价。但由于我们是大国办教育,一个班级只容纳十几个孩子是不现实的,有四五十个孩子是正常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开展评价。

  我们把国内的优质传统教育保留下来,再结合国外的优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评价体系、教学方法等,办我们中国自己的好的教育。让我们在未来能够成为国际教育的典范,能够在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甚至能够对别的学校有所帮助。

  第二,就学生层面而言,成就学生的伟大未来核心是学生,我们的理念是希望他们志存高远,追求的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原来我讲的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我觉得“更好的自己”可能比“最好的自己”还要好,因为这意味着不断的追求更好,永远没有最好,要不断向上攀登。

  与公立学校不同,我们不是拔尖培养,不是选拔出优等生再进行培养,在这所学校里,我们给予所有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当然由于它的价格定位,这种教育也许更多地面向一些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希望更广泛地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事业还是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最后,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我校非常注重我们所有员工的个人发展。在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非常重视我们所有的老师、包括我们的行政团队个人的职业规划。

  京领:您刚才提到之前在公立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作经历,那么您认为国际教育领域内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外籍子女学校,三者在办学方面有什么差异?以及这三类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铁艳校长: 国际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从外籍子女学校到公立学校国际部再到私立的国际双语学校几个阶段,这正是国内的国际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应该更早一些,它服务于外籍人员,比如使馆人员的子女,他们在中国工作,需要解决子女的入学问题,所以国家批准开办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学校,其定位很明确,针对外籍人员子女,但是可能随着后期的发展,这部分的学校稍微有所变化,现在有一些中国家庭,如果持有国外的护照,也可以入读这样的学校。

  外籍子女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完全和国外一样,只不过是把国外的一所学校搬到了国内,它的课程体系包括管理都与国外的体系一脉相承。第二阶段,大概是在2000年初,国家鼓励一些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开办中外合作项目,北师大附中国际部也是在那时申请开办的,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更确切地说是大部分优质的公立学校办的国际部,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国家中等教育阶段的国际化程度,而且从学生的未来走向来看,这种办学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很多公立学校国际部的生源本身就很优秀,再加上学校的培养,大部分孩子都能申请到比较好的大学。

  

  公立国际部很强,这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给出的评价,但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我却不这样认为,这也是我离开公立学校的一个核心原因。首先,公立学校的国际部的培养是掐尖的,孩子本身很优秀,在公立学校国际部亦或是其他学校的国际部,只要课程体系有保障,就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才,那么我们到底是要把优秀的孩子培养得优秀,还是把普通的孩子培养的更优秀呢?但无论如何,公立国际部在这一阶段对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其学生容量、生源以及发展规模的有限性,大约在2010年左右,私立国际双语学校陆续兴起。这些私立的国际双语学校一般是K12,也有15年一贯制的。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样的私立国际学校大概有90所,这也意味着国际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了另一阶段,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不同阶段,国际教育的发展的程度不同,如果要在国际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通向未来的特殊发展路径,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靠私立的国际双语学校。由于政策的原因,公办学校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极致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定位也很明确,只是聚焦于一个特定领域。因此,想要触动中国教育的改革,甚至引起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评估、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还要依靠民办学校的力量。

  京领:您觉得贵校最大的课程特色是什么?

  铁艳校长:我们学校在规划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时有几个维度的课程思想。首先,我们是中外融合的双语教育,在这一课程思想下,课程构建的整体原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最后形成一套中外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四个方面,也是我们的课程特色。

  第一个维度是深耕母语文化。我们希望让孩子经过这种课程体系的培养,把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比较优秀的部分传承下去,让国内比较优质的资源能够通过我们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传承,甚至进一步发扬。语文、地理、历史等人文类的课程,我们都会进行学习,而且会换一种教学方法,用国外的思维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辨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都会得到培养。

  第二个维度是通晓世界语言。我认为我们要为中国人做教育,做中国的好的教育,这是我的一个理想。我希望通过我校的资源优势和平台,未来把我们的中国孩子培养成具备全球视野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我们希望尽管孩子在未来要出国,但仍能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告诉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根,如果没有身份认同和民族归属感,在未来走向世界时,就会迷失自己,而且无论孩子走到哪一个国家或是世界的任何角落,永远都是外国人。所以我们要扎根我们的传统文化。

  同时,因为我们是国际双语学校,我们的孩子未来要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而英语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所以孩子们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我们学校提供了一个全英文浸入式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外教和中教是1:1的配置,孩子们不仅在英语课程上学英语,在我们的主题课、STEAM课(跨学科理综课程)、数学课以及其他的学科课程上面也学习英语,所以孩子们不仅英语语言交流能力会很强,他们的英语学术能力也会很强,可以在未来很好地去衔接高中阶段的课程,甚至到国外上学。

  第三个维度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袖人才。我们有很多国际合作项目,比如跟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STEAM课程(跨学科理综课程),以及茱莉亚学院(Juilliard)的音乐课程。在这种合作基础上,会有大量的机会让孩子们接触国际项目,或者参加一些活动,培养他们站在世界的舞台去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对领袖型人才的培养。

  最后一个维度是融通生命成长。我们对于未来人才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总结,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人品性、学术和社会交往,并从其中提炼出了14个核心素养,这14个核心素养跟我们国家义务教育和传统教育倡导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希望孩子不管学术能力有多么强,最终能成为的是一个拥有良好品质、坚强的意志力、拥有完美人格的人,并且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课程特色体现在上述这四个维度上,若论最大的特色,我认为是中外融合的课程和双语教育,并且打造出了一种全英文浸入式的学习的模式。

  京领:您认为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

  铁艳校长:我有三点理解:

  第一,强烈的教育使命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我认为作为校长,核心要点是具有使命感,做教育如果没有情怀,没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其实是很难去投入的,因为做教育是在培养人,是在与人打交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认为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就是有这种使命感,真心实意地想要把这所学校办好,甚至可能想要通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引领某一个领域更好地发展,有了这种使命感才能完全投身于教育。

  第二,高度的协调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其实校长有分类,有的校长是学术型的校长,他在学术领域非常强,有的校长擅于管理,是企业家型的管理型校长,事实上我觉得虽然校长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是只要作为校长,无论在学术还是管理方面,都要发挥作用,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有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擅于把所有的有能力的不同学科的学术人才组织协调起来,发挥他们的共同作用。

  在我看来,校长更多的是在扮演组织协调的角色,要调动大家庭里面的每一个员工,让他们都能够积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每个人发挥一点点作用,凝聚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而校长要做的就是发挥组织协调能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第三,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个人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甚至有些苛刻。从办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有这样一种追求高质量的态度。我对校长领导力的理解,主要包括上述这三个维度。

  京领:您刚才说的这些维度属于较为抽象的概念,那么您认为这些理念在办学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铁艳校长: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起到的是引领作用。这种引领包括很多个维度。首先是思想上的引领,作为这所学校的核心的人物,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通过愿景、使命这些维度,为大家清晰地描述出来,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并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我认为校长要把自身的思想准确地传递给员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要让大家能够充分进行思想交流,理解你的思想。

  第二,校长要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校长的一言一行,包括做事风格和方法,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如果你是一个严谨的人,你的团队也会越来越严谨;尽管我的要求很严格,但是我愿意提供空间让所有的老师发展自身,这需要一定的包容度。我每天几乎都保持着12个小时的工作状态,我不太崇尚让老师们去加班,但是在学校的初期发展阶段必须有所投入。如果我每天8点到校,然后不到5点就走了,老师们还在等着我去交流,那么长此以往大家的积极性就都没有了,所以校长需要发挥示范和榜样作用。

  第三,是校长的管理能力。校长也像一个企业家一样对这所学校进行着管理。我不是创校校长,我是中途加入的,需要对学校的一些状况做一些梳理,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要先着手处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紧迫的,哪些是重要但没那么迫切的,哪些是可以慢慢提升的……首先要做好梳理,然后一步一步地调整,让学校能够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当学校管理到有序状态时,团队幸福感也会提升,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校长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京领:您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铁艳校长:创新性人才和我们学校的定位是比较吻合的,我们是一所着眼于未来的学校,需要进行创新,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能具备几种素质:

  第一,要有全球视野,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问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那么创新的空间也是相当有限的,当你放眼整个世界时,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创新空间。这也是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全球性或者校园内的很多机会和平台的原因所在。孩子们看得多,听得多,他们才能够思考得更多,我觉得具备全球视野很重要。

  另外,具体到我们课程的培养中,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走向社会时,能够具备这几个能力。第一个是学习能力,这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我们现在所有的网络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或者ipad获取,今天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的知识, 对于10年之后的社会而言,就已经 out of date过时了。因此,孩子要学会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和信息,我们更多地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能力。

  第二个是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渗透在我们的很多课程当中,我们鼓励孩子们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孩子们思考。在每一堂课上的每一个老师都会践行这种理念,因为思考的过程、提问的过程就是形成想法的过程。在我看来,学生要学会思考,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未必做得到。我和很多外国人在一起交流时,我发现往往发问的或者能够迅速敏捷地反应一些问题的都是外国人,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坐着听,我们可能也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不能快速敏捷地反应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提升的部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提升思考能力。另外,我认为批判性思维也跟思考能力相关。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要能够开发或者做出一些改革,甚至推动一些事情的发展,否则就变得中规中矩了。

  第三个是生存的能力,是指我们的孩子在面对一些困难问题时懂得如何解决。这种生存能力,包括意志力的培养、坚韧性的培养以及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们要掌握一些技能,在学校里面,通过我们的一些活动或者设计,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及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至少有勇气面对未来的各种状况。这种能力包括了勇气、品质的培养,包括了其他基本生存能力,让孩子们不管未来的世界发生什么变化,都依然可以很好地生活、生存。

  

  京领:您觉得学校创新变革的源泉是什么?如何完成课程、师资、升学方面的创新变革?

  铁艳校长:我觉得是目标定位,要追求卓越,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学校,这是促使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原动力。如果别的学校做什么我们也做,那不叫创新,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有、人有我优。我们在课程、师资、升学方面也的确做了不少改革。

  比如,在课程方面,我希望未来我校能有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材料。在传统的教育的课程改革方面,我们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是国家课程的大纲和教材,我希望在此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我们的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能够有国外教育理念的融入,最后形成一套既能保留国内传统优质教育的核心知识体系,尤其是我们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又能培养孩子们国际性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形成内部讲义作为支撑国内课程的蓝本,最后搭建一个中外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

  在师资方面,我们学校对老师的两大素质特别关注,一是入口。进入我校的中方和外方老师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我们对于教师的基本证件、从事国际教育和双语教育行业的年限,都有硬性要求。除此之外,可能我们要比其他学校更注重对老师入职之后的再培训。我们会投入很多精力,给教师们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如我们和英国国王学院的合作项目,这些都是对老师的再培训的过程。

  在升学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和改革。第一,在我们学校,所有的升学是从七年级开始进行规划的,而不是十年级。因为进入到高中阶段,实质上没有太多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的空间,能做的基本是申请了。10年级拿到语言成绩、11年级拿到一些学术的或者其他活动的成绩,到12年级初开始申请。所以在高中阶段,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过程的影响和所要发挥的力量就特别有限了。因此,我们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在我们的小学阶段发挥作用,这一关键期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走多远,能走多深,能走多广。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不让他形成一些思想的改变、创新性人才所需的能力方面的改变,他在未来是很难有发展潜质的,即使考上大学,也只是优质大学而已,孩子在未来社会继续发展和生存的能力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从升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初中阶段可以更多地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认知——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兴趣爱好、未来的一些职业的规划和设想……帮助他们去探索并更多地了解国外教育体系、学校等等的情况。进入高中阶段,则会更多地帮助他们规划课程,关注学业,规划大学未来申请的方向。

  京领: 您觉得未来什么样的学校最受欢迎?

  铁艳校长:如果从家长的角度、从市场角度来说,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就会是一个受家长欢迎的学校,那么,什么是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呢?我觉得最终还是质量取胜。

  学校有再多的光环都是锦上添花,其核心要素在于学术团队,有优质的老师,才能有优质的课程,有优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具备这三个维度,学校的学术成果一定会很好。学术成果可能体现在学生身上,那么,最终这样的学校就会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作者/来源:京领新国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