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最优化教学过程,节省时间?

  大道至简一、把自我检查与教师的检查评估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检查一直被重视,如批改作文、听写本、试卷甚至笔记等,但是对学生自我检查评估的引导很不够。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被动。究其原因有多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都老师检查作业情况要求多,对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情况无从要求。于是整体环境上造成了“查”的风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查到底。客观地说,教师的督查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必须引起注意。它有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学习策略。教师抽查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词汇、作文等完全应该给学生标准和方法让学生自我检查评价。

  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三种基本的活动形式。第一种是教师的评价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并且予以校正。这时学生领会了一定的标准,掌握评价活动的一些方法。第二种是学生的集体学习认知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形成了公共舆论、公共标准和评价方法。第三种形式是学生独立的学习认知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内在的评价,即根据已掌握的标准所进行的自我评价”。(《教学、评定、分数》,第42页,莫斯科,1980年。)

  二、让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因为有趣的作业会使学生精力旺盛,不会引起过度疲劳。 “教师的性质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兴致。”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英语教师不一定非得受高考的束缚,平时让学生只做试卷。当然,如果象有些中学能把学生“挤高考独木桥、钢丝绳”的战争精神与意志力都激发出来,在这种心理环境下,学生自发地愿意多做练习以博取高分,这是另当别论。做试卷也许不会那样令人兴趣盎然,但为了取得高分付出努力学生认为值得,他就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就可以达到考好的目的。但是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长期发展角度着想,还是要多考虑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毕竟,高考后“撕书”是深有隐情并值得深思的一种“行为艺术”!高一高二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样的、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听、说、读、写和做的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语言学习本身的快乐体验,这很重要。

  总之,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融洽,即便是应试训练。“在突飞猛进的时代里,在信息的洪流中,在现代技术装备的情况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意,没有在班上创设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

  三、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与书写的能力。

  阅读与书写速度可以提高,一个是获取信息,一个是表达信息。换句话说,阅读与书写就是一个人的信息生产与传输能力。训练学生这两种能力就是在改善人的智力运行状态。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精泛并举。泛读侧重于学生信息的获取速度、准确性。快速书写能力的培养可以用于限时作文训练中。快速书写能力的实质是学生搜索、加工、提取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写作训练中是不是可以把精写与泛写相结合呢?过分拘泥于字、词、句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呢?对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不要及时纠正,那对于一些书面表达中的错误是不是可以在一段时间能忽视以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呢?我想是可以的。譬如英文日记。目的在于用英语表达每天所见所思,在词过程中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运用英语表达的兴趣是关键。当然错误还是越少越好,只是不要因噎废食。如果在读与写方面实施精泛并举,对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发展也许会有好处。

  “感知教学信息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速度。有理解的快速阅读会强化思维的过程,提高它的效率。它不必去感知每个音符,就可以看清和理解原文,这有助于找出原文的主要思想,因为实际上同时感知好几个词,就可能迅速加以比较并找出最重要的东西。以最优的速度进行阅读,不能认为是肤浅的阅读,因为它不降低理解原文的可能性,而是强化这种理解。”

  “学生的书写速度也会加速掌握信息的过程,因为有理解地迅速书写原文,原文的纲要、结论提纲和概要,可以促进运动方式和视觉方式的识记,有助于以后迅速复现最重要的成分。我们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书写的速度缓慢是学生学习落后的普遍原因之一。”

  “每次都以新课文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这样就避免凭着记忆朗读。阅读前进行深呼吸,阅读时要求学生不要按字母认读,而是要整个词、整个词组地读,要发展学生外围视觉,能够看清相邻的词,准备迅速地感知他们。”

  “有经验的老师特别善于引导学生注意引导性词语,以便预先估计将出现的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如:由此可见、因此、原因在于表明见解很重要;这样、结论是、综上所述、总之表明结论的出现;但是、然而、相反、同时、另一方面表明作者的思路在改变。也要教会学生根据领会所读课文含义,预想将出现的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练习在规定一段时间内有理解地阅读课文,还要利用比平时快得多的速度进行‘强制’阅读”。“不应当把文艺作品作为快速阅读训练的材料,这些作品需要慢慢领会,同时需要做思考、想象和欣赏。”

  四、恰当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讲授法、复现发、探索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认真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和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习场所环境特征等,这对于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很重要。对于高中生来说,探索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多数同学来说是不适应的,在学习复杂专题时极需老师讲解。这些可以让我们冷静地看待探索法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较为复杂文章的理解离不开老师的讲解,复杂的语法结构也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在有一定基础上拓展语法知识时可以使用归纳法,用英语完成一些讨论和制作任务则可以使用探索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多的是集中讲授法,因为可以发挥信息量大、受众体多的优势。但是,讲授内容应当集中于重点、难点、易错点上面,而且一定要控制讲授的时间。如果教师的教授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缺乏情感与逻辑,那么讲授一定是低效的。

  五、最优化目的在于节省教师的时间。

  身边有些老师白天到黑夜总是在不停地给学生讲课,丝毫不会错过每个知识点,但是每次考试下来总还是比平行班差一两分。讲得多就考得好吗?思考这个问题还是要看情况而定。如果老师在不停地重复,如果老师把学生的自我训练领悟的时间都挤占了,那效果一定不好。如果老师既能抓住课程内的重点,又能根据课程需要补充更多新的内容,并永远记住“留白”,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空,那么这样的讲效果就好得多。因为,学生能学到新的东西,视野会得到开阔。老师的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备课、上课、改作业、与学生交流、阅读学习。更多的时间必须花在学习和思考提高课堂效率上,这样的老师才会有长远的发展,否则就沦落为教书匠。话说回来,这个社会能做个好的教书匠已经不错了。所谓的专家不见得有多真,说不定就是“砖家”。最优化特征是:没有过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不把时间花在返工劳动和克服教学缺点上。300年前,拉勃留耶尔说,“不善于有条不紊地利用时间的人,总是第一个抱怨时间不够用。”明智的人总善于支配时间。如何做到最优化?书中主要谈到两点:

  (1)了解学生,不与行为差的学生发生冲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加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因而也是完成各种教学教育任务时避免‘返工’的条件。在我们看来,那种教学好比荡秋千:虽然我们很用力,但不合运动节奏,手上可能打起泡泡,秋千荡不高;如果运动合拍,虽不费很大力气却可得心应手。教学于此有些类似:如果我们很好地了解学生,使活动的节拍符合他们的可能性,那就能较轻较快地取得成效。”

  (2)抓住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善于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往往不得不在下节课提问时再补讲,这样就会缩短新专题学习的时间,讲课就会匆匆忙忙,效果较差。方法没选择好,教师就会失去信心,教起来也就缺乏明确目的,这种现象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抓不住讲解的线索,不能掌握要点。这又反过来使教师产生急躁情绪,打乱讲解专题的逻辑。教学方法选择正确就会避免各种多余的活动。教师善于选择教学方法,他们达到目的靠的是巧妙安排,而不是增加时间。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 吴文侃译。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002.8重印)】

  教师:做我们自己的教育科研

  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师成长的底气哪里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