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说丨张云鹰:校长职业生涯精进三阶论
全文长 4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精彩导读
一所好学校,也见证着一位优秀校长的成长。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校长张云鹰认为,职业历程可以分为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校长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面对每个阶段可能存在的挑战?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具有体系的教育主张?一起来看!
作者简介
张云鹰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校长,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圳市高级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深圳市“名校长”,深圳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大“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之一。
陶行知先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学校的校长。事实证明,如果要使一所学校发展之路畅通、各方面建设得到同行及社会认同,校长的确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最优的职业目标,具备让学校卓越发展的设计能力,具备让教育理念真正融于学校发展之中的能力。
2003年,我通过全国竞聘正式走上校长岗位,直到今天,无论是做新手校长时的种种过往,还是在职业生涯中取得点滴成绩的现在,都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认为,校长职业历程可以分为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01
起始期:校长角色审视与自我调整
在校长生涯的起始阶段,遇到的挑战最多、最棘手,这个时期对于校长能力的提升往往也最有促进作用。三项必备能力,是冲破新手期桎梏、走向发展期的关键。
一是解决信任危机能力。新手校长的为人处世、性格特点、做事风格等,大家比较陌生,会经常处于一种被怀疑、质疑甚至不被接纳的境地。首先是教师群体的不接纳,其次是家长和社会各方面人士的不信任。突然来了一个新校长,与学校息息相关的人都会存疑甚至惶恐。他们不知道这个校长会给这所学校带来什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校长一般要有一些破旧立新的思想和做法。它会造成来自于内部、外部的阻力——原来固定的东西被打破,难免会引起一些反对情绪或行为,有些甚至是“公开叫板”。
那么,一个新任校长如何面对质疑和阻力呢?一要有强大的内心,当面对这种阻力的时候,要无所畏惧。既然决定当校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出现,也不必觉得意外或者惊慌失措,需要一个临危不乱的心态;二要主动回应质疑,率先垂范。比如,亲自抓教学,亲自上示范课等,通过自己的言行化解危机、赢得信任。你要相信,大部分人是善意的,是有专业判断力的。
二是学校顶层设计能力。校长在职业初期就要有顶层设计能力:我要把这所学校带向何方?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
这个顶层设计能力体现在对学校发展的宏观把控能力,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一训三风”;办学思路、办学策略以及学校精神,要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这需要校长深思熟虑并带领大家实现,而不是花钱交给第三方做一个千篇一律的“学校发展规划”。因此,校长首先要读懂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是一所新学校当然好,白纸绘画;如果是一所老学校,要明确有哪些优势、哪些弱势,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再变成科学可行的文本。这个设计其实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三是队伍建设发展能力。众所周知,队伍建设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好的设计有了,要靠人去实施。教育始终如一的发展依靠,是校长领导下的包括中层领导和普通教师在内的队伍。
学校副校长大多是任命而不是双向选择的。对于副校长,我一般采用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我不会给副校长很多的具体工作,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规划着做。副校长需要逐渐锻炼、逐步具备做校长的能力。
对于中层干部,要给予充分信任。中层干部是学校可以任命的,要选拔一些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人。对于中层干部,我采用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特别是作为一个新校长,要慧眼辨别人才,用心培养,发现其优点,手把手去教他们、带他们。
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如今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他们不像我们60年代人,工资几十块钱也过得有滋有味。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校长的管理难度会因此加大。有些教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校长是不用太操心的;主要精力应放在那些比较落后甚至消极的教师身上。一所学校要允许个别的、少数的落后分子存在,因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校长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跟着你奔跑、都愿意埋头苦干。有的教师觉得教师只是一份工作——境界止于此,让他们马上改变,可能性很小,只能采用法家管理方式——“依法(章)治人”,设定底线,做好基本工作,不能误人子弟。
总之,新手校长可能阻力重重,可能在发展和建设上困难不少,不可能满足每个人各方面的需求,对干部、教师队伍的管理还是应该多从专业上考虑,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认知。如此一来,学校管理和建设才会按照预期方向更为顺利前行。
02
发展期:开发课程并明确教育理念
大概在我担任校长第5年,进入校长职业生涯的发展期。各种阻力排除了,规划设计好了,队伍建设基本上稳定了,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课程开发及教育理念形成上。
一是课程开发实施能力。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选择性需要,可以凸显我们一贯弘扬的因材施教原则。比如,我们开发的“配方课程”就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生成的。
为什么在校长职业初期不做课程开发?我认为,新手校长能把国家课程实施好,就已经很成功了。事实上,不少校长做了很长时间,静态的国家课程仍然没有动态地实施好。所以在校长职业初期,基础的东西稳定后才能着手校本课程开发,因为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我建议,当校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否则国家课程还没有吃透就盲目开发校本课程,往往两败俱伤。
二是美学渗透引领能力。如果说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各学段是怎么侧重的呢?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在“美”,初中阶段重在“善”,高中阶段重在追求“真”。当然,真善美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互渗透,只是每个年龄段的切入点不同。
处于发展期的小学校长,对美的要求、熏染和追求是重要的课题。我不仅自己追求内外兼修,也希望学校师生能够体现着装美、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书香美;我更重视校园美的建设,到过我们学校的人,无不感受到校园“形、色、韵”的美的氛围。身为校长,应该给孩子的人生打上美的底色。
美是无形的渲染,而且这种力量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和灵魂的塑造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配方课程”处处体现出对美的追求,促进孩子去主动追寻美。我甚至觉得,一个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如果没有让孩子去感受美的意识,那是有点失职的。
三是教育主张提炼能力。到了发展期,校长要有教育主张提炼的能力,也就是品牌的创建能力。学校发展靠什么支撑和持续?需要创立自己的教育品牌。校长要有意识地去设计一种属于校长也属于学校的教育理念。我在校长发展期,提出了“开放式教育”。
有了品牌,学校的发展才有生命力、有辐射力、有张力。不过,一个教育主张的提出,一种教育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摸索、积淀、发展而成。这种主张提炼的能力,首先受到校长自身教育哲学、教育视野、教育理解力的影响。其次与校长有意培养的团队息息相关,同时必须由一位有大局观的人来总结、提炼,而校长应当是这个提炼者的不二人选。
03
成熟期:整合资源形成教育体系
经过十年磨砺,校长无论在经验还是在能力上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熟期,这个阶段的校长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形成教育体系能力。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准则,不仅仅指向某一个学科,也不是指向某一个项目,而是以整个的教育思想——从理论构建到实施策略,再到评价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比如,我倡导的“开放式教育”,包括开放式管理、开放式德育、开放式课程、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手段、开放式评价等,它是学校教育的系统变革。当然,形成一种体系,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它一定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然后慢慢形成的一套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可能是先有雏形,然后有发展,最后成为成熟的理论。这个体系的形成一定是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
也有不少校长习惯性提出“某某教育”,但若仔细追问下去,既没有理念系统,也没有支持系统和时间系统,无非是贴上一个标签罢了。
从教育主张到形成一种教育体系的过程,其实也是校长从一个教育管理者走向实践教育家的过程。如果只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却没有实体的教育实践体系,是很难推广的。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得来的教育体系,其他人才可以学习、可以借鉴。
一线的实践型校长可通过实践得出真知,从一种朴素的认识上升到一种教育理念,提炼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这都是可能且可行的。
二是构建学校文化能力。学校发展的竞争最终还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从大概念来说,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再细分,则包括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等。
不可否认,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会打上校长对文化理解、文化追求的独特烙印。不同的学校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学生气质。学校就像家庭一样,他们在其中过着不同的日子,对孩子的熏陶肯定不一样。不同的校长因为教育理念、教育理解力、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不同,学校文化的特色构建也不同。
我要强调的是,成熟的校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你可能知道自己创建的学校文化不会被较好地传承、延续,但仍然要力所能及去构建。因为学生的学习一直在发生,文化的存在也一直会影响着他们。比如我们学校提倡的是“开放式文化”,强调每个孩子、每位教师思维的开放、情感的开放、心灵的开放。我会最大限度地去营造这样的“文化场”,这是作为校长最起码的对职业的尊重与敬畏。
其实,校长的成熟期也是距离职业生涯终点越来越近的时期,越到后期越要有所作为。这种坚持是超功利的,是一个校长文化智慧和文化良知的具体体现。当然,我们要更智慧一些,努力创建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结构。
三是协调整合资源能力。校长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懂得协调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所用。包括专家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研学资源,等等。对我个人来讲,我愿意与一些学者、专家打交道,他们的思想会对我的思考有一些促进;我有什么困惑,也可以与他们交流,让我的教育理念更为开放。
同时,我也会整合其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比如我们利用科技馆,让孩子去体验科技的神奇;我们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名画展;会让孩子去听一些法律讲座。我们的“配方课程”也把资源利用做到了极致,会请一些行业精英做我们“配方课程”的指导师,也会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给我们开课,比如生活课程、生物课程、编织课程等。再比如,深圳靠海,对于海洋文化课程的开拓也是我们要做的重点,我们邀请深圳海事局局长到学校指导海洋课程。我们不遗余力为学生争取这些资源,就是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开放,真正做“没有围墙的教育”。我想,这是一个成熟校长应该努力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学习交流的智库平台,为更好地汇聚一线名校长智慧,进行知识共享,校长派传媒特别策划出品《名校长说》栏目,依托教育、服务教育,关注教育热点,彰显教育正能量!
来稿邮箱:xzpxzzk@163.com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