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上演的“夺舍”,中国古书早有记载,DNA里真带记忆吗?

  经常看小说、电视剧的朋友,对“夺舍”这个词一定不陌生。作为道家一种理论,夺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灵魂进入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体。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夺舍”只是一种杜撰的概念,但“夺舍”却在现实中上演着,这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科学道理呢,今天就来说一说。

  最近我看到的一个视频中称,一名美国警察在进行了骨髓移植两年后发现,自己的DNA正在被骨髓捐献者的DNA所替代,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中国网友对此表示,这不就是被“夺舍”吗?实际上,有关接受移植后,慢慢出现原宿主习惯的新闻,我们经常能见到。而美国一位科学家在经过观察后发现,宿主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后,确实会存在着器官原宿主的一些记忆或者习惯。

  

  例如,原本不喜欢喝酒的人,在接受了某位嗜酒者的器官移植之后,慢慢开始喝起酒了。但这次我看的视频中发生的事情,与记忆或者习惯不同,而是DNA发生了改变,这从遗传学的意义上来说,确实存在这被“夺舍”的想象,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一种,骨髓移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我们理解上,造血干细胞主要是造血功能的问题,因此,血液中DNA似乎确实会发生改变的可能。但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骨髓移植主要是改善造血功能上的疾病,这并不会影响到宿主原本组织中的DNA,也就是说,实际上骨髓移植并不会被导致你被“夺舍”成为另一个人。

  

  实际上,美国那名警察的情况,属于医源性人造异源嵌合体。在医学领域,由不同基因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就被称为是嵌合体。在现实中,嵌合体现象很少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被嵌合成嵌合体的组织往往是某个器官,或者是某块肌肉而已。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位美国警察是不是遭遇到手术事故,而被医院给忽悠了呢。

  实际上,这起“夺舍”事件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看见,接受器官移植之后,某些人性格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的案例中,又以心脏移植出现的同类事件居多。于是,人体器官尤其是心脏是否带有记忆细胞就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毕竟,中国古代的中医典籍《素问》中,就多次表述有心主神明的理论,这个神明是否与神智相关呢?以目前的科学能力我们还无法做出明确的解释,但考虑到嵌合体的特性,器官受赠者出现一些行为上的改变,确实是有依据的。但移植器官的DNA中是否含有记忆则遭到主流科学家们的反对,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证明这一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