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教育,你觉得你的孩子20年后还有竞争力吗?

原标题:如此教育,你觉得你的孩子20年后还有竞争力吗?

前几天有个拥有百万粉丝的育儿大V粥悦悦被群起而攻之。缘由是因为6岁的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一天一夜,她带着孩子们去长隆玩耍。孩子从早上独自一人一直待到半夜12点多,第二天一早完成作业,才见到了家人。其极端的教育方式引来网友们的一片声讨。

看到她的做法,我想到了一个极为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把几只猴子关在一个中央挂着一串香蕉的笼子里,并且设定一个规则: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被电击。

很快猴子们就明白了,拿香蕉是一个会给猴子群体带来麻烦的行为。所以只要一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另外几只猴子就会制止它,甚至将它暴打一顿。

当几只猴子都学会这一规则的时候,心理学家用一只新猴子来替换其中一只老猴子。

这时候:新猴子会去拿笼子中央的香蕉,几只老猴子会制止甚至殴打它。

即便已经没有了电击惩罚,新猴子也很快意识到了“拿香蕉是一种禁忌”。

周而复始,一只只新猴子被放进去,替换以前的老猴子,猴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但香蕉不易拿的“规则”,却能始终在猴子群体中保留下来。

而这位育儿大V的做法我觉的像极了这个实验的做法。这种过重的惩罚会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唯父母命是从的孩子?未来会不会也像猴子一样不再反抗只会遵从父母的旨意呢?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不会因此而被磨灭呢?

在讨论这些之前,我们先回到二十年前的2000年,这一年离QQ的问世还有三年之久,那时的我们无法想象计算机即将带给我们的改变。我们更无法想象用手机便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生活问题。

当我们回望这次科技革命时,我们依然会惊讶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和改变。而这一切任然在继续、在颠覆。就因为如此深远的影响和改变,我们开始讨论这场变革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和职业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和反思,思考在未来的智能时代,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反思前述育儿大V粥悦悦们的育儿大法是否适合20年后的孩子们?

01 会提问题

以前汽车行业的产业工人是数量极为庞大的一个群体,但是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汽车行业已经做到了智能化,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现代汽车制造业,员工的数量非常少,其中自动化流程高达90%。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必须与机器人有所差别,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机器。孩子们不应该是唯命是从的、没有自己想法和思想的。孩子们需要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需要对现在的科学、世界和社会提出问题。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正是这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并加以解决的集合体,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02 会思考

要想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好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思考和反思。

爸爸1+1为什么等于2呢?很多父母告诉孩子就是等于2。可是到底为什么等于二呢?我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老师、父母,每一个大人都是如此教我们的,1+1就是等于2。

但这个问题背后到底又有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呢?1+1=2到底是一个被证明了的问题吗?

其实1+1,远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与哥德巴赫猜想有关。在该猜想提出近100多年的历史里,就连欧拉这样的超级大神也都毫无办法。

直到目前为止,科技如此进步,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没有被完全证明。1966年,我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的“筛法”最接近成功,对1+2进行了证明,成为了目前为止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结果。而后的50多年来,再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所以纵然是1+1看似极为简单的数学表述,其实内涵可能都会非常深刻。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鼓励孩子去提问、思考,培养孩子自由思考的习惯。

尼采说过:从根本上说,自由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而思考就是人和智能机器人的最大的区别。

03 关注自然

如果主动思考是人和机器人的区别,那么从观察、到触摸再到学习确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一切文明的起源,来源于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的理解。而我们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和改造自然的奋斗史。

前一段有一部评分8.8分关于教育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有一家幼儿园,这家幼儿园院子的草地不像其他幼儿园那么平整,他保持土地原有的高低不平。当主持人问设计师原因的时候。他这么回答:

面对不方便,人们热别是孩子会开始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们不需要要操心,就不会开始思考。

所以没有什么是必须完美的,但它必须是真实和自然的。

也正是如此在这所幼儿园你可以随处可见自然的馈赠,洋葱头、西红柿、茄子花朵,还有昆虫和动物。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利肯从小热爱自然。一次,米利肯的父亲带着他乘船顺流而下。他看见一位伐木工飞速跳上木排,把一条跃上水面的鱼轻巧地逮住了,此情景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以后,每逢父亲把船停在河岸边时,他就在船头和系船的码头之间跳来跳去。一次,他纵身一跃,由于船后退,摔到河里。

父亲把他救起来,他却好奇的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我向前跳,船怎么向后退呢?

父亲告诉他是因为惯性。他日后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他曾风趣地说:这是我上的第一次惯性原理实验课。

我们总说:父母之爱子女必谓之计长远。作为父母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20年后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年代最好的专业或是最热门的职业是什么。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和机器一样。让他们可以做鲜活的、有思想、有温度的自己。(装载今日头条“康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