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划皆情谊 精批细改出真章 ——王若飞为刘焕立亲手批改的小学作文本
原标题:一笔一划皆情谊 精批细改出真章 ——王若飞为刘焕立亲手批改的小学作文本
百年党史,述说贵州故事。《百年征程?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正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在“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篇章中,有一件关于王若飞烈士的代表文物,它就是王若飞为刘焕立亲手批改的小学作文本。虽然这本国文课作文本早已泛黄,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出现了陈旧的痕迹,远不如现在小朋友们使用的作业本那样崭新,但它仍然清晰的记录着30篇作文,每一篇作文都经过了老师精心的批改和标注。一笔一划记录和承载了王若飞与刘焕立浓浓的师生情谊。
1917年,刘焕立还是贵阳达德学堂四年级的学生,曾庆贤、张星槎是他的同班同学,王若飞是他们的班主任兼国文课老师。刘焕立每一次完成作业后,老师王若飞都会用红墨笔精细批改,在句子旁边做上标注。一笔一划皆情谊,精批细改出真章。每一次的修改标注,都是王若飞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春风化雨般的教导。1986年4月8日,在王若飞同志遇难四十周年之际,已是80多岁老人的刘焕立、曾庆贤、张星槎发文追忆若飞老师,还回到曾经就读的达德母校参加纪念大会。1988年4月,刘焕立欣然将他珍藏了七十余年的作文本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收藏。达德学堂是王若飞的母校,后来他又在这里任教,在达德学校的故事中,王若飞是一段绕不开的珍贵历史。
王若飞,号继仁,原名王运生,1896年10月,出生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一个普通家庭。1904年,王若飞随母迁居贵阳,和舅父黄齐生一同生活,并入贵阳达德学堂(现为贵阳达德书院旧址)学习。在这里,王若飞受到新民主主义进步思想的熏陶,为他后来参加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若飞响应辛亥革命号召,参加贵阳学生队稽查城防活动。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签订了屈辱的二十一条约,王若飞跟着舅父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当他偶然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缰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寄托自己仗剑天涯、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
1917年,王若飞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留学日本。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若飞毅然回国。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于1922年在巴黎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王若飞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同年,王若飞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有关问题。1925年王若飞回国,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家,正式开启了他那火热而动荡的战斗生涯。1931年因叛徒出卖王若飞不幸被捕,在牢狱中度过了5年多非人的生活。在狱中,敌人严刑拷打,甚至用枪对着王若飞的头恐吓他,但王若飞面无惧色,一声“开枪吧”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后来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王若飞回到了组织,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王若飞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谈判,在谈判中王若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谈判长达43天,在重庆谈判中他寸土不让,坚定我党的方针政策,因此有了“王铁嘴”的称号。但国民党背信弃义,破坏、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内战爆发迫在眉睫。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后,正要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临行前,他向周恩来同志道别时说:“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当天,他与秦邦宪、叶挺等13人乘飞机回延安,但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黑茶星陨,举国悲痛。王若飞一生刚正不屈,大义凛然,在严峻恶劣的斗争环境下,他仍然坚持着革命。他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周恩来得知空难后悲痛的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用他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
关山度若飞,黔地展新颜。在他的故乡贵州安顺,以“若飞”命名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不胜枚举,瞻仰者络绎不绝。而今天,一本王若飞亲手批改的国文作文本,在贵州省博物馆《百年征程?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中向参观展览的人们诉说着王若飞的故事:您一切为人民打算,人民也将永远铭记您。
王若飞为刘焕立亲手批改的小学作文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