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内心 宁波发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课程

  不少家长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体上,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长壮了,有没有吃好喝好睡好,但对于孩子的内心,很多家长了解甚少。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被一些家长所忽视,已成为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现象。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成长环境,我市日前启动“阳光心灵快乐成长”2016年宁波市百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并发布首批30堂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课程。

  东南商报记者张昊

  首次大规模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宣讲活动

  “父母离婚后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害怕或拒绝上学,怎么办?”“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这些未成年人学习成长中经常会遇到的突出问题,都进入了首批课程的视野,可以说都极具针对性。

  据悉,百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由市文明办、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发起,将贯穿全年,以突出预防、重在普及为主旨。我市已经成立了由市、县(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专家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组成的宣讲团,综合运用集中宣讲、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校内、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宣讲活动。

  据介绍,5月下旬至10月底为活动实施阶段,我市相关部门将根据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实际安排宣讲,整个宣讲活动场次不低于100场。

  据介绍,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宣讲活动,有助于加强校内、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沟通联动,有助于广泛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有助于推动全市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规范运行,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大好事。

  感兴趣的家长和学生,可登录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网站,或拨打0574-26302528了解具体课程信息。

  不能因为父母杰出,就要求孩子也杰出

  在活动启动现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权威专家,和大家一起探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亚松还就未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技巧进行授课。

  杜亚松说,在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深入了解后,发现孩子的父母过于出色,他们要求孩子和自己一样出色。而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对自己没了信心,对学习没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杜亚松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都是博导,他们认为自己这么出色,儿子也一定很出色。事实上,他们的儿子也的确不错,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但这对父母对儿子的现状很不满意,要求他一定要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结果在中考临近时,他们和儿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儿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直线下降。

  杜亚松说,孩子的人格是独立的,不能因父母杰出,就要求孩子也杰出,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得尊重孩子的选择。这对博导夫妇的杰出,是他们的父母教育方法得当,他们的儿子表现平常,和他们的教育不科学也大有关系,他们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指责儿子。

  杜亚松认为,一些孩子厌学,主要是因为家长眼里除了成绩外,看不到别的东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在枯燥的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

  妈妈的角色:不能只会发号施令

  在杜亚松看来,很多妈妈对孩子居高临下,而且角色混乱,既是释疑解惑的“老师”,嘘寒问暖的“保姆”,又是翻抽屉的“警察”,偷看QQ的“间谍”。这种角色的混乱,使孩子们觉得妈妈情绪反复无常,对妈妈怀有警惕心理,导致他们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也不愿意和妈妈说。

  “妈妈,您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上付出了很多,可您不允许我做错事。如果我错了,您就会用‘河东狮吼’和‘降龙十八掌’来惩罚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手一滑,把一个盘子打碎了,妈妈您说,你做事若还马马虎虎,以后只能当乞丐、扫大街”……我市一所学校出了一道“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题,结果,相当一部分妈妈被孩子“妖魔化”,孩子们在作文中抱怨妈妈过于严厉、强悍。

  “妈妈应该是最能理解孩子的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不能只会发号施令或者唠叨、指责。”杜亚松说,在门诊接待中,他发现很多妈妈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命令接收器”,导致两人隔阂越来越大。曾有一名小学二年级男生,非常容易发脾气,而且整天绷着脸。原来,他妈妈每天下班到家后,主要任务就是紧紧盯着他做功课,还时常教训他,导致他心情不好,讨厌妈妈。杜亚松请这位妈妈给孩子一个独立空间,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妈妈照做了,仅仅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3个月后,孩子的情绪舒缓了许多,脸上重现了笑容。

  杜亚松说,近年来全职妈妈的队伍不断壮大,似乎养育孩子就是妈妈的责任。在门诊中,他接待过不少焦虑不安的全职妈妈,她们常因管教不好孩子而受到丈夫的指责。杜亚松呼吁,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父亲的参与。

  -相关链接

  81859666:打开未成年人心扉的窗口

  近两年来,我市将118万余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体系。2010年成立的宁波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已成为全市最大最便捷的服务平台。81859666,“拨一拨,我就乐乐乐”,这个“阳光心理热线”成为打开未成年人心扉的窗口。“平时有不少咨询电话,包括亲子关系、网瘾问题、升学压力等等,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家长打来的。”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接线员都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宁波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的学员,具备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5年来,中心累计接听相关来电超过1万个,电话咨询12万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