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新拓展新精彩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如何把豐富生動的脫貧實踐、脫貧故事寫好、演活、傳播好?“脫貧故事”欄目,聚焦舞台藝術和影視作品,從多方面探討創作背后的經驗與啟示。
——編 者
日前,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30集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為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帶來新拓展、新精彩。
來自北方農村脫貧一線的扎實內容,新鮮生動又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三個單元故事,三個扶貧第一負責人,三種身份對應三種類型:唐天石是轉業軍人,鎮黨委副書記,一人包“扶”兩村﹔辛蘭是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石全有大學畢業后去深圳創業成功,返鄉競選村主任。他們扶貧的四個村則各有難題:上河峪村明明還有貧困戶,村干部為了榮譽不願申報﹔那家溝村把貧困戶待遇給並不貧困的人家,真正的貧困戶卻不予登記﹔三道河子村自然條件差,干群矛盾多﹔古川村(包含倉子溝村)經營房地產失敗,合作方又撕毀合同,各村的真貧困戶也各有致貧原因。各處扶貧的共同經驗是扶貧先扶志,有針對性地做人的工作,發揮地域資源(包括文化資源)優勢,走產業化發展道路,但在具體做法上各有高招和精彩。就這樣,形形色色的大故事和小故事錯綜交織,層層推進,描繪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畫卷,深情謳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該劇把四個村子最有亮點的扶貧故事濃縮到30集篇幅,形成快、准、新的集中展現,毫不拖泥帶水。
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中心,通過不同性格人物之間的碰撞推動劇情,完成主題傳達和人物形象塑造,是《最美的鄉村》的特色。有些電視劇不吸引人,原因之一就是寫事重於寫人,不會用性格碰撞帶動故事講述。而性格刻畫正是郭靖宇作品的長項,他擅於利用主要人物之間的性格對比和碰撞拍出戲劇沖突的高潮。《最美的鄉村》體現在主要人物的性格設計及戲劇沖突上:唐天石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自信且思路靈活,主要“對手”上河峪支書盧振興也是轉業軍人,勤勞、要強,但過分要面子、有勇無謀﹔辛蘭敢於堅持原則,有女性特有的柔韌,她的主要“對手”三道河子村支書關文龍有能力和責任感,但作風霸道思想偏狹﹔石全有作為成功企業家有經濟頭腦和創新能力,一心在帶領鄉親脫貧中實現新夢想。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冀瑞豐依托父親的余蔭,財大氣粗,做事總想壓別人一頭。行事作風迥異的幾隊人馬一碰頭,注定會碰撞出火花。比如,唐天石碰上盧振興,因為一下子戳到了對方為面子不顧裡子的痛處,立時就讓盧振興火冒三丈,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竟發展到在烽火台上以摔跤論勝負﹔唐天石與那文斌的“切磋”也是你來我往、見招拆招。整個上河峪、那家溝的脫貧攻堅就是隨著這種性格碰撞展開和推進的。三個單元都是以人帶事,以人帶史,用主人公的選擇與命運抓住觀眾,用性格碰撞形成戲劇沖突的張力和高潮。這樣的做法,為打破流水賬式、好人好事型的敘事模式提供啟示。
劇中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性格碰撞,如唐天石與趙鳳儀、張金柱、高三力的較量,辛蘭的“恨鐵不成鋼”與關鐵栓的“爛泥扶不上牆”,冀瑞豐與梁依依的情感糾葛﹔次要人物之間的性格碰撞,如鄭浩的沖動與周萬鵬的清高……各有各的精彩,不僅刻畫了人物,豐富了主題,也給全劇增添了趣味和看點。
《最美的鄉村》在輕喜劇風格的追求上做出了可喜的新探索。該劇寫的大都是好人的故事,性格之間的碰撞。創作者對東長城南北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愛得這樣深,對當今時代又這樣充滿信心,不僅把這裡的山水、土地和村庄拍得那樣美,那樣充滿詩意,而且致力於表現這裡的人情美和人性的豐富性。創作者善於從性格差別、性格與環境的差別中發現和提煉喜劇元素,對缺點加以藝術渲染和諷喻,又能以同理心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為他們的變化感到由衷欣慰。全劇用溫暖明亮的輕喜劇風格,講述天然帶著艱難底色的扶貧故事。拍的是扶貧,卻少有愁苦與消沉,許多諷刺相當犀利,針尖上卻帶著微笑,讓觀眾在笑聲中感悟扶貧帶來的美好前景。該劇在這方面的成功,對扶貧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是一種開拓,也為輕喜劇風格的追求打開了新視野。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