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邀请几位“老考生”写的高考作文 你给打几分?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哦:

  找专家一对一报志愿 身价再涨30分

  6节视频精品课手把手教你填报志愿

  高校历年各专业分数线及录取可能性查询(23省份2018年数据已更新)

  一年一度的高考昨日拉开帷幕,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每逢高考,各地的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看完作文题之后,央视新闻也不禁骄傲起来。因为早在6天前,央视新闻就命中了全国Ⅲ卷的作文题。↓↓↓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官方押题,太优秀了。”

     除了为大家提供热点新闻和写作方向,我们央视新闻请来了几位往年的考生,一起来写高考作文。下面3篇作文,你最喜欢哪一篇?一起来看↓↓↓

  北京卷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北京卷

  题目:文明的韧性

  考生:王健

  央视新闻特约撰稿

  1994年参加高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源

  时下,中美经贸摩擦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为避免摩擦升级,中方尽了最大努力,也向世界表明“不想打、不愿打,但绝不怕打”的态度。恰逢此时,大洋彼岸“文明冲突论”的声音却沉渣泛起。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凯润?斯金纳表示,与中国的斗争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甚至宣称要“战而胜之”。错愕之余,我想告诉斯金纳女士,不要错误地理解了文明,更不要小觑了文明的韧性,华夏文明将永远在这儿。

  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一直薪火相传,代代相守。我们的祖先曾经遭遇过战火涂炭、家国危亡,但华夏文明却一直延续着血脉,并焕发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昆仑从未退让,泰山也从未低头,中华民族有时会面对外族入侵,甚至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刻,但华夏文明的脊梁从来就不会被肆意踩在脚下。

  文明的韧性还来源于其特殊性。文明不仅仅存在于宫殿、文物和图书、画作等有形的物品之间,更存在于语言、文字、歌曲、价值观等无形的文化之中。纵然有形的物体能够被摧毁,文明却会以各种形态永存。

  文明的韧性更在于其开放包容的特点和吐故纳新的特质。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华夏文明吸收了来自世界多样化文明的要素。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引入了不同国家的商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革开放让中国从西方工业文明中汲取了养分……这些世界文明的元素都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脉,成为向上生长的力量。就在上个月,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宾朋汇聚北京,共同开启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他们用共同的行动告诉世界,文明在封闭中只会走向衰落,而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会让文明革故纳新、与时俱进。

  习总书记曾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国经济如此,华夏文明亦如此。经历了5000多年的狂风骤雨和风云变迁,华夏文明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华夏文明将永远在这儿!

  文 丨央视新闻特约撰稿:王健

     全国汉语试卷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ammadein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全国汉语试卷

  题目:奥运会是什么?

  考生:王亚宏

  央视新闻特约撰稿

  1996年参加高考 内蒙古生源

  我是半人马座的智慧生命体,按照α星的标准我还很年轻,处于受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要提交一份星际研究报告,我就能开启更高阶段的学习了。不过完成这样一篇研究报告并不容易,我随机分到的题目是研究4.2光年外一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的一项被称为“奥运会”的活动,然后告诉大家什么是奥运。

  刚拿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就凉了半截,虽然材料说那是一场体育盛会,但我一直没想通,连空间追逐和引力冲浪这些基础项目都没有,怎么能被称为运动会呢?没办法,我只能去地球做场田野调查,才能完成这个题目了。

  按照地球当地时间计算,我87分钟前抵达那个蓝色星球。时间不等人,我立即接入这个星球的原始信息流,搜索地球人是怎么看待奥运会的。尊重本土看法,是星际田野调查的首要准则。

  巧的是根据截获的信息,一所叫来安中学的学校正在举行奥运主题活动,因为在1000个地球日后,那附近的城市将举行冬季奥运会。于是我果断开始监控他们的活动,看这地球上的孩子是如何看待奥运会的。不过那些地球人口中的奥运却让我有些迷惑,因为他们说的各不相同。

  一个叫小华的学生说奥运追求的是更高、更快和更强,我记下了他的话,并将引用在我的报告里。这倒是好理解,毕竟体育就是在追求极限。我发现奥运的历史写满了地球运动员们争金夺银、创造奇迹的故事。虽然以星际的标准看去,地球人的生物机能并不出色,但他们这种挖掘自身潜力的努力却走在正确的进化方向上。

  还有人提到了一个运动员的名字,他是一种叫做乒乓球的球拍击球类运动的地球冠军——我刚搜索了这项运动的资料,并会将其做成报告的注释——这名冠军受到学生赞扬的却并不是他在乒乓球上的高超技巧,而是爱国情怀。

  奥运不是个人项目吗,和国家有什么关系?我找了更多资料才知道,原来奥运是以国家为单位参赛的,国家荣誉远高于个人。因此每一次奥运会,在地球上都能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还有学生提到,参与奥运比胜利更重要。这就更让我迷糊了,难道胜利不是快、高和强的自然结果吗,如果只是参与的话,怎么追求突破的结果呢?

  不过学生接下来的话解答了我的疑问,他们说奥运精神让没有体育特长的人能更多加入锻炼。毕竟冠军只有一位,而更多的人参与运动,才能让整体更健康,地球人的平均水准更快,更高和更强。我发现随着人们心态开放、理性、成熟和从容,就会对以健身的形式全民参与奥运越发重视。

  实地调研果真有好处,听了这些学生的发言后,我对奥运会调研有了大概的框架:在地球人的宏观层面上,奥运会提供了突破极限的平台;在国家的中观层面上,奥运会创造了增强凝聚力的机遇;在个人的微观层面上,奥运会激发了大家参与运动的动力。

  为了验证对地球奥运会的分析框架,我决定再停留1000个地球日,到时实地考察一下奥运会,让《奥运是什么》报告更加完善——毕竟这段时间在半人马座α星上只是两周多而已。

  文 丨央视新闻特约撰稿:王亚宏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全国III卷

  题目:最后一课,总有一幕让人热泪盈眶

  考生:秦川

  央视新闻特约撰稿

  2000年参加高考 安徽生源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在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老师轻轻吐出的这句话,看似不经意,气定神闲,风轻云淡,却有静水流深的穿透力,让人心潮澎湃,乃至热泪盈眶。

  与卞之琳先生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相比,“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既多了亲切的叮咛,也多了深沉的眷恋。不由得想起日前媒体报道的一个温馨场景:就在几日前的一个下午,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教师宋淑英像往常一样,叮嘱学生考试注意事项。这是该班最后一课,也是宋老师从教33年的句点,这次她忍不住泪别讲台:“今天我把你们送走,我的同事也要把我送走”。

  骊歌响起,有一种情怀叫毕业。最后一课,往往被赋予非同寻常的底色,它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刻定格为永恒,还意味着时光不可逆,像这样上课的场景永难再现。正因如此,聆听老师在最后一课的低沉告白,不免伤感而又怅惘。

  也许无需过于感伤,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告别高中,奔赴考场,金榜题名,人生更为开阔;告别母校,进入大学校园,将迎来更为斑斓的世界。及至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感受新的体验,又是一段充满新奇的征程……正如希腊诗人卡瓦菲斯说:“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告别是人生常态,告别今天,告别过去,告别忧伤,告别一个个人生驿站……人生无处不在告别,但有时,告别并不容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积淀,哪有丰盛?告别往往不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潇洒,有了精心准备的告别,有了用汗水浇灌的铺垫,告别才更有附加值。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那是一种深情期望,期望孩子考出好成绩。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伊萨卡,那是英雄的故乡,那是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地方,那是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的圣地。

  有网友说,很多年后,回想起来,记忆深刻的不是高考的残酷,而是每天共同为了目标而努力的日子。诚如斯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辜负时光,时光必不辜负你,用奋斗铺陈青春,熠熠生辉,前程光亮。

  一个人不断告别,一个国家何尝不也在告别?告别苦难,告别任人宰割,告别积贫积弱……“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方志敏80多年前在《可爱的中国》中所写的一段话,至今读来,感慨系之。从江山破碎到国泰民安,从国弊民穷到国强民富,其间经过了多少次“告别”?又熔铸了多少血与泪的抗争、凝聚了多少咏叹和欢歌?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是关于初心的表达,一个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父母的期许、老师的嘱托;一个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事不避难者进”,破浪前行,奋力开拓,“中国号”巨轮就能行稳致远。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也寄寓这样的内涵。学会成长,学会告别,学会自强,也学会成全,这是人生的必修课。当实现梦想的那一刻,重温老师的教诲,一定感到更美好;在欢聚的那一刻,品味高中时的一幕幕,一定更有温情。“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年轻的朋友,带着老师殷切的目光,坚定从容,向前走!

  文 丨央视新闻特约撰稿:秦川

  看了这3篇作文,你觉得可以打多少分?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来到今天的高考考场,面对作文的题目,你会想写哪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