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家”是家长“放松培养”出来的

  实习生刘佳本报记者慕海燕

  8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得国际大奖,3项专利成果被哈尔滨市一家高科技企业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成绩的主人竟是只有17岁的女孩子———孙五一。

  1990年5月1日出生,父母为她取了这个有纪念意义更容易让人读懂的名字。五一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时才11岁,10岁时就曾着手“修改”爸爸的专业学术论文,家里的课外读物近万册,走近孙五一和她的父母,记者了解到了孙五一的父母对“天才”的培养过程。

  “孩子的试卷上少打一分,就可以腾出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做喜欢的事,读有兴趣的书,没必要追求考分百分百。”

  孙五一第一个专利源于一次重感冒。11岁时,一次重感冒让她感觉非常难受,鼻子不通气,记忆力明显下降,还特别爱犯困。小五一习惯性地从书本寻求答案,得到了“因为鼻塞导致乏氧,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人就会发困”的解释。她又从更专业的书籍里进一步了解到:人体共有12对神经节,其中只有一对裸露在外,那就是嗅神经,而这对嗅神经又通人的左右脑。于是“爱琢磨”的小五一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发明一种仪器,可以刺激这对裸露在外的嗅神经,是不是就能够缓解鼻塞、解决大脑乏氧的问题呢?

  小五一的想法不但没有被父母看成是异想天开,反而得到了母亲的大力帮助。妈妈为此特意带着她请教了一位医学博士生导师,小五一的想法得到了博导的肯定,并将她带进了一个正在研究的关于脑疾病的科研课题中,这极大地鼓舞了孙五一。于是她将电子玩具改制成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将游戏机控制手柄上的橡胶拆下,做成两个鼻腔电极。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结果这个装置不但能够解决鼻塞问题,临床上治愈了好多鼻炎患者,还能够起到清脑、醒脑、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同时对疑难脑病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这项发明从最初的构思到成功申报专利让小五一忙碌了两个月,其间亲友们多次劝五一父母,精力要用在“正地方”。小五一的父亲对“正地方”有自己的看法。他对记者说,曾听说过有个学生因为考试得了99分竟被家长打了耳光,这让他十分震惊。他们从来就没像其他家长那样看重女儿的成绩,他认为孩子在一张试卷上少打一分,就可腾出几天、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兴趣阅读”,这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

  2003年“非典”期间,孙五一从新闻中得知很多家庭因为储存过氧乙酸不当发生爆炸,于是她又发明了“家用消毒水发生器”,可以在家里现制现用消毒水。凭借这些发明,小五一成为了依靠技术入股某高科技企业的年龄最小的股东。

  “学习就像跑步锻炼,健身是目的,没必要让孩子必须跑第一拿冠军。冠军有哪个身上没有伤?”

  在读小学时,孙五一的家庭作业就是特殊的。那时老师常常留一些一个生字抄写一篇、一道做错的题重做10遍一类的机械记忆的作业,很多孩子因此常常要写到深夜。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孙五一的父母都会为她“撑腰”,允许她只做自己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准的,其他的可以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在作业本上写道:“经家长测验,没有完成的作业孙五一都已经掌握。”

  这样,小五一又比别的孩子多出一部分“兴趣阅读”的时间。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的她,练就了超常的速读速记的本领,一本20万字的书,她只要20多分钟就可浏览完,并能记住内容梗概和关键情节。现在孙五一几乎不买书了,书店和图书馆是她读书的最佳场所。

  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就曾对父亲的学术论文大胆“修改”,她把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当作病句改来改去,并和爸爸一起“探讨”。像这样的“帮忙”的机会,五一的爸爸常常给她,为她的科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孙五一的“兴趣阅读”、上网、看电视、打篮球、游泳、弹琴等,她的父母一向支持。五一的父亲给记者做了这样的比喻:学习就好比跑步锻炼,健身是目的,没必要非得让孩子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必须跑第一、拿冠军。事实上,又有几个冠军身上没有伤呢?拿冠军已经偏离了运动健身的初衷。尽管五一的父母对她的文化课从来没有过苛刻要求,但孙五一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发明创造、兴趣阅读反而扩大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阅历,提高了她的创新能力。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是塑造心理健康、心态阳光孩子的必备条件。”

  很多高二学生的家长在为正确引导孩子立事、立志而努力之时,孙五一的父母已经相当“轻松”,因为女儿在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已经超过同龄的孩子。现在的孙五一考虑的不是能否上大学或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而是考虑大学毕业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她对自己未来的10年到20年的人生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她常常说:“凡事预则立”,有时也会对父母的处事态度“指导”一番。前不久,五一的父亲因为工作事务繁杂而显得忙乱,在家也表现出焦躁情绪。五一看在眼里,并为父亲“出谋划策”———工作缺少计划性,相关制度不完备,她建议从计划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好好地理顺一下。随着五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她的科研所涉猎的范围也由原来单一的专利发明向关注公众生活的课题转移。到商场买东西,她能够联想到“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如何顺利疏散和逃生”的问题;假期回乡下看望亲属,她能够思考“如何建设好东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这两个社会性问题都已被孙五一列为“校外作业”,并作为课题着手调研。前不久,五一又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5000元奖金捐给了呼兰区杨林乡田堡小学,资助了24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小学生。

  五一父亲说,在女儿成长的不同阶段,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五一学龄前,他是“启蒙老师”,重在启发和诱导;小学阶段,他是“家庭教师”,重在肯定和鼓励;中学阶段,他要当“人生导师”,重在指导和交流;大学和步入社会后,他要做“良师益友”,重在倾听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