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小学生入学先识字再学拼音 中小学三门课换教材
17日,记者从省、市教育部门获悉,秋季开学后,哈尔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将迎来新版教材。部编教材在课本内容、外观样式方面都做了调整,其中,语文更改为先识字后拼音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增加了小公民法治意识内容,历史学科的内容也变得与学生的距离不再遥远。
语文 打破常规先识字后拼音
“ 现在语文教材编写出版属于‘一纲多本’,2004年新课改后各地陆续开始编撰更符合当地教学水平和特色的教材。” 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杨修宝说,以语文教材来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有10余种,哈尔滨使用的以人教版和教科版课本为主,从今年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主要采用教育部编写的教材。
记者翻阅部编版语文教材发现,语文书从32开变为16开大书。第一篇是识字课文,内容为 “ 天、地、人、你、我、他 ”,打破了拼音第一课的规律。
“ 拼音是一种认识汉字的辅助工具,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 杨修宝告诉记者,新教材简化了拼音难度,拼音教学中都是有意义的音节,如:fa 四声没有实际意义,新教材里对该音节教学内容进行了取消。同时,拼音学习中加入了情境图,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还练习识字、学词与对话,利于学生建立语文综合体系。
新教材加强了古诗文的学习,小学阶段共选优秀古诗文 124 篇,比原人教版增加 55 篇。新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倡导亲子阅读,对家长提出的最大的 “ 要求 ” 莫过于 “ 和大人一起读 ” 栏目,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杨修宝还透露,因为大多数城市是六三学制,而哈尔滨与上海等城市沿用五四制教学,为此,适合五四制的新版教材正在加紧编写中,今年秋季将发放到新初一学生手中。
道德与法治 培养知法守法小公民
“ 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 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员张喜芬说,以前,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品德与生活、三至五年级使用的是品德与社会,新版教材将二者合二为一统称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编写目的是培育有自尊、有规则的中国公民。教材帮助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增强宪法意识,培育法治信仰,引导学生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教材结合中小学学生生活实际,从现实问题入手,以案例为补充,让学生形象理解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保障失学儿童上学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历史 编年体教材注入 “ 中国梦 ”
此次中学教材中的语文、历史和道德法治科目内容调整了近 40%。“ 其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在体例上发生了变化,从主题编写变为编年体编写。” 省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室主任白冬告诉记者,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编年体的 “ 点—线 ” 结合的呈现方式,更适合学生理解和记忆。
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王芳说,教材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增加了北京奥运会、中国梦、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通过对 “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四大发明的应用和传播等内容的描述,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方面,教材讲述了台湾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强调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国家统一是祖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 这些内容的增加,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到学习、生活与国家发展是分不开的,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白冬说。